露營產業升溫趨勢由來已久,作為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露營產業的興起存在著困難與機遇并存的現狀,在雙碳經濟背景下,如何把握政策機遇,實現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雙碳積極戰略的提出和發展
綠色發展是人類進步的必然選擇,“雙碳”目標的達成不僅僅是簡單的減排,而是在碳約束下實現我國經濟方面更高水平的發展?!半p碳經濟”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提出,對于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體系和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至關重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對于我國未來如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在未來,我國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雙碳”的提出不僅對于清潔能源、綠色產業等行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成為了綠色旅游行業的助推器。從自然環境層面來看,實現“雙碳”目標可以從根源上減少環境氣候變化對旅游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從社會經濟角度來看,“雙碳”戰略的實施可以推動生態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發展,豐富旅游產業的生產形式與營收類型,助力旅游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隨著回歸自然、體驗休閑的需求日益提高,旅游產品日趨個性和理性,簡單的吃、喝、玩、購等度假習慣,已逐漸被休閑度假“深度游”新理念所取代,露營產業也將成為帶動綠色旅游產業經濟的新起點。
露營產業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發展前景與商業布局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的核心市場規模達到了747.5億元,同比增長62.5%;預計2025年中國露營經濟帶動市場規模則有望達14402.8億元。此外,2014年至2020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168.0億元,復合增長率13.9%。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梢姡稜I經濟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并且其增速非???,市場潛力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露營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契合了當前受到疫情影響的旅游業發展現狀,迎合了如今國內迅猛發展的自駕游及自助游市場需求。在消費升級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背景下,露營產業將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隨著露營經濟的發展,露營營地的風格逐漸多樣化,精致露營也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田園牧歌般“儀式感”的新寵,也為露營經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已經出現了“營地+景區”模式、“營地+田園”模式、“營地+研學”模式、“營地+體育”模式、“營地+玩樂”模式、“營地+演藝”模式等,預計未來露營營地仍會朝著多樣化、創新化的可持續道路發展。

目前,露營產業面臨問題
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露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露營行業而言是一條永恒不變堅持的道路,那么什么樣的露營地是可持續的?根據全球可持續旅游委員會(GSTC)制定和管理可持續旅行和旅游業的全球標準,即 GSTC 標準來看,主要有四個主題:有效的可持續發展規劃、最大限度地為當地社區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加強文化遺產以及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而在目前快速增長的露營需求下,露營市場出現了供給不足、缺乏規范、配套不全、質量不高等系列問題,亟須破解。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 露營場地及配套服務設施供給不足。不管是規范露營區還是不規范露營區都存在著“一位難求”的現狀,在規范區內存在著游客量過大導致露營活動空間不足、停車位不足、道路擁堵、公共廁所及垃圾告急等情況,而非規范區則表現出“打游擊”與場地工作人員“捉迷藏”的形式。
2. 露營場地缺乏規范具有安全隱患??焖僭鲩L的消費需求大大地促進了露營地的建設,不可避免地出現工程隱患、功能區安排不合理、規劃有失合理性、安全保障系統薄弱等疏漏,為露營地的安全敲響警鐘。
3. 露營質量不夠游客體驗感不好。雖有《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GB/T31710-2015),但作為推薦性標準未能對露營地建設形成強制性約束。許多露營地的水、電、廁所、排污等基礎設施不足,難以給游客帶來高質量的露營體驗。
露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化策略
上述問題的存在,既降低了游客的露營體驗,也制約著露營地的健康發展。對于露營行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應從規劃引導、創新引導、規范引導等多方面入手,科學指導我國露營地建設與發展。
1. 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樣地供給。根據本地露營地現有供給情況,盡快開展露營地規劃,宏觀調控露營地供給,保障露營地土地供給,引導露營地有序發展。短期內,可通過劃定公園和戶外空間露營區的方式增加供給;長期看,則需以規劃為引導,推動專門性露營地的有序建設。
2. 加強創新引導,優化產品服務。通過“營地+”的模式,促進露營全產業鏈的發展。露營地作為文旅產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細分領域,在未來,通過“營地+”的模式,與更多相關產業生態做有效的連接與融合,以豐富的內容和元素為營地帶來市場,形成疊加的經濟效應,從而不斷為露營地注入新活力,提升露營地的綜合效益,有效促進露營地的可持續發展。
3. 加強規范引導,提升營地環境。各地可在《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GB/T31710-2015)的基礎上,結合露營地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出臺更加細化的標準和政策,規范露營地建設和運營,引導露營地科學、健康發展。在引導公園以及有條件的戶外空間增設露營區域的同時,也應為市場化運營的露營地建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支持。
4. 加強露營管理,提高配套完整性。因地制宜地考慮露營場地的場地現狀,合理規劃功能分區,考慮到游客露營過程中所需要的配套設施,建立配套醫療服務、預警和應急體系,提高露營場地的安全保障系統并配備專業人員進行科普指導,加強露營管理治理,打造有秩序、有保障、有規范的露營地。
5. 加強露營地生態保護,深化可持續理念。充分考慮到露營地的生態環境的敏感度和生態承載力,依據生態情況設定適當的規模。在營地設計中融入可持續元素,如棧道可拆卸、帳篷可拆卸;營地在建設中不砍樹、使用原生物種、不引入外來物種;配備國際標準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在營地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提前提醒客人自帶水杯;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等,堅持將生態旅游和雙碳理念貫穿到底。
露營產業方興未艾,在雙碳經濟的背景下,通過內外部資源的整合,依托先進流量平臺,露營地建設可以擺脫孤立、分散的狀態,打開未知的想象空間。隨著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和國民休閑度假的品質升級,從長遠來看,精致露營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順應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大勢,發展前景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