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旅游行業發展如火如荼。為了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相關部門利用鄉村現有條件開發旅游,對鄉村內的空間、文化等加以整合建成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不僅可以有效保護和傳播文化,還能改善民生,創新鄉村發展模式。但在目前實際發展過程中,在資源開發、產業結構等方面還存在不足,要想順應“文旅農”融合發展,發揮田園綜合體實質作用,就必須立足于現狀,以長遠目光開辟全新發展路徑,為鄉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保障。本文對此展開研究,探討“文旅農”融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作用和發展問題:
一、“文旅農”融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作用
(一)保護及傳播文化
文化可以體現不同時期人民的生活方式、場景、習慣等。隨著文化流失或被人們淡忘,無法實現傳統文化持續傳承。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則可以起到文化保護與傳播作用。針對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若只是進行靜態展示,則無法全方位體現傳統文化魅力?!拔穆棉r”融合的提出便將文化、旅游及農業三合一,在以文化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同時,發揮文旅作用帶動鄉村發展。在該背景下,利用田園綜合體進一步促進文化保護、開發及傳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田園綜合體中融入鄉村本土文化,再利用旅游業的廣泛受眾實現文化傳播、宣傳,拓寬鄉村文化傳播范圍,這是傳統鄉村文化發展不具備的優勢。隨著發展逐漸成熟,田園綜合體已經將鄉村本土文化與餐飲、工藝品、服飾等行業相結合,為游客提供多樣化文旅產品,并開展戲曲文化、雜技文化、紅色文化、茶文化等活動,以全新方式向游客傳達本土文化。
(二)改善民生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與發展可有效改善民生,主要體現在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環境條件等方面。在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后,意味著傳統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農民經濟收入也將得到增加。農民既可以通過出租土地的方式獲得大量收入,也可以通過經營獲得收入。此外,田園綜合體的運營,能開發出多個全新行業,農民可以通過務工的方式獲得穩定工資收入,提高整體經濟水平。田園綜合體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發展模式,建設與發展均建立在現代化視野基礎上,將會使傳統農村發展格局得到新變化,農民生活幸福指數隨之提升。近年來,生態環保問題愈加突出,旅游業肆意開發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田園綜合體則強調生態保護。為全面打造生態旅游,各大園區在污水處理、垃圾治理等方面均做出努力,在該過程中,農民也被灌輸大量生態保護意識,這為加快“文旅農”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創新鄉村發展模式
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下,鄉村土地開發及融資模式均得到創新。土地開發模式的創新進一步解決農業用地問題,鼓勵農村地區整治村莊,整合住宅、基地。融資模式的創新則有利于解決鄉村經濟發展問題,滿足工商資本、農民、財政等各主體的多元化利益訴求,豐富融資渠道。在該過程中,為了避免外來資本將農村資產占為己有,應始終將農民合作社視為核心,通過土地產權入股、企業投資、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為田園綜合體發展提供長效資金支持。
二、“文旅農”融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開發不足
我國大部分田園綜合體內有著豐富的文旅資源。但是,由于資源開發力度不大,導致呈現出的資源量較少,無法吸引大量游客駐足。以大別山為例,大別山作為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及民俗文化。但以目前發展現狀來看,大別山的紅色文化傳播效果不符合其社會、歷史地位,與韶山、井岡山等地的紅色文化傳播、利用效果有著較大差異。目前,大別山已開發出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許世友將軍故里、楊靖宇將軍故里、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等。從整體上看,還有著較大的開發空間。此外,大別山地區已建立農耕文化博物館,包含建筑、信仰、生活、服飾等內容,并保留、收集民族傳統農耕器具,使人們可以了解大別山獨特的農耕文化特色。近年來,大別山地區舉辦了民俗文化旅游節,展現豫南婚俗、打糍粑、炸丸子等民俗文化。在大別山地區建設民俗文化村,傳承字畫、民間表演、制茶等文化藝術,使游客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認識大別山地區的民俗文化。旅游節、插秧節等節會已經成為大別山地區的名片,但大量文化活動只在節會中有所體現,能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參觀、了解的文化活動較少。從這里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資源開發力度不大,導致仍有許多優秀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制約著田園綜合體發展。
(二)產業結構較單一
我國田園綜合體于 2017 年正式建設試點,至今為止發展時間較短,在產業結構上還呈現單一現狀。在田園綜合體建設前,為了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各地都在建設美麗鄉村,這給后續田園綜合體建設奠定了基礎。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通過農家樂、農業觀光、參觀村落等形式帶動鄉村旅游發展。隨著文旅產業逐漸興起,因為鄉村旅游地未對客源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再加之旅游發展模式落后,導致鄉村旅游發展遭遇瓶頸。目前,我國已建立多個田園綜合體,園區對文旅資源進行規劃、整合后開辟了一條全新發展道路,但在發展中還面臨產業結構單一問題。有的園區將全部重心放在單個產業鏈上,忽略其他產業鏈間的融合及發展;有的園區則延續傳統發展思路,沒有關注產業結構創新。相比之下,游客更喜愛的休閑娛樂、創意農業、特色產品開發銷售等還有待完善。
(三)缺乏高素質人才
從目前田園綜合體建設現狀來看,雖然“文旅農”融合的提出加強了人們對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視。通過建設田園綜合體來推動農村經濟改革勢在必行,但仍然面臨人才缺乏問題。由于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年輕人更傾向于城市發展,大量高素質人才均轉移至城市,愿意留在鄉村發展的人才少之又少。田園綜合體的持續發展,既需得到專業規劃和運營人才支撐外,還需引入服務型人才參與園區經營。大部分園區經營者呈現出老齡化、低素質等現狀,無法有效規劃、整合當地農業、文化資源,在產業融合發展上也面臨能力局限,不利于推動田園綜合體長遠發展。(作者:葛暉)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