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其出發點是主張以一種可以讓企業參與、帶有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城市元素與鄉村結合、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創新城鄉發展,形成產業變革、帶來社會發展,重塑中國鄉村的美麗田園、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橫跨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與中國休閑旅游經濟發展兩個領域,將成為今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大方向。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田園綜合體就是農業+文旅+地產的綜合發展模式。2017年6月5日,財政部下發《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河北、山西等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河北、山東、四川等糧食主產省安排中央財政資金5000萬元,山西、福建、廣西、海南、重慶、云南、陜西等非糧食主產省安排中央財政資金4000萬元。
重慶市是全國首批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的18個省區市之一。其中,忠縣被納入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縣,南川、潼南、梁平為市級試點區縣,形成了重慶市“1+3”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總體布局。建設周期為3年。整體來看,重慶市的四個田園綜合體試點區縣主要依托政策、資金、技術支持,把原有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旅開發和“三產”融合。在試點中,重慶市總結出重慶田園綜合體建設的“三化”(農田田園化、產業融合化、城鄉一體化);“四新”(產業新業態、區域新生態、城鄉新生活、開發新格局);“三融合”(產業融合、要素融合、城鄉融合);“兩夢想”(城里人的山水田園夢和鄉里人的現代鄉村夢)等理念。
重慶市田園綜合體項目介紹:
1、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
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以“中國橘城·三峽橘鄉·田園夢鄉”為定位,高舉柑橘全產業鏈大旗,走柑橘產業經濟循環發展之路。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多業融合、城鄉共生”為理念引領,建設集生產、產業、經營、生態、服務、運行六大體系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高科技柑橘園”特色旅游景點。忠縣的田園綜合體主要由核心企業帶動,柑橘種植總面積大,產品質量好,市級重點企業三峽集團在新立鎮建有亞洲第一家NFC橙汁加工廠,打通了從生產到高端加工的產業鏈。作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區縣,忠縣在資金方面獲得政策扶持力度大,政策資金加上龍頭企業投資使資金相對充足。
忠縣主要以傳統優勢柑橘產業為支撐建設“三產”融合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該項目規劃總面積55.38平方公里,分兩期建設,一期面積20.56平方公里,二期面積34.82平方公里,涉及新立、雙桂、拔山、馬灌4個鎮。其中新立鎮,種植有橘2.6萬畝,年產柑橘4.5萬噸,吸納3000余果農就業,帶動農民人均年增加純收入8000元左右。建有標準化、規模化的全國最大柑橘標準化示范果園5017畝,建有柑橘技術培訓中心,無病毒柑橘育苗培育中心以及現代化成品生產加工中心。雙桂鎮柑橘種植面積達1.68萬余畝,九成已流轉給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經營。打捆使用各類涉農資金,共享基礎設施建設,并成功打造出擁有5000畝荷花、8000畝柑橘的“橘鄉荷海”景區。另外兩個比較典型的鄉鎮是拔山鎮和馬灌鎮。拔山鎮柑橘產業遍及12個自然村,88個農業合作社,惠及8288戶26464人,建園面積3萬畝,定植面積2.1萬畝,現有7個農業公司,1個種植大戶,8個柑橘專業合作社,加工果銷往派森百公司,鮮果銷往全國各地。馬灌鎮金桂村有1100畝種植筍竹的土地,這些筍竹由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經營,由此可見,金桂村在柑橘產業外開展了產業多樣化嘗試。
2、南川區田園綜合體
南川區田園綜合體以茶葉產業為主,以優質糧油、綠色果蔬、花卉苗木、中藥材等產業為輔,打造“一主多輔”產業體系,強力推進農旅融合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市場化運作為關鍵,以農民廣泛參與和受益為根本,通過3年建設試點,建成以茶葉產業為支撐、茶旅深度融合的茶葉田園綜合體,打造重慶現代農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示范、窗口、名片。以大觀鎮、興隆鎮、木涼鎮、乾豐鎮、河圖鎮、德隆鎮的茶葉種植基地為核心區,茶葉種植基地周邊區域為拓展區。
計劃建成4個茶葉產業示范區。一是5000畝白茶示范區。以興隆鎮金花村為主,新發展5000畝標準化、規模化的白茶基地。二是10000畝茶旅融合示范區。以木涼鎮漢場壩村為主,延伸到大觀鎮、興隆鎮周邊村社,按照集中連片要求,在提檔升級現有茶葉基地基礎上,新發展5000畝標準化茶葉基地,建成連片萬畝茶葉基地。三是5000畝古樹茶示范區。以德隆鎮茶樹村為核心,在德隆鎮、合溪鎮新發展5000畝古樹茶基地。四是5000畝高山名優綠茶示范區。以乾豐茶業公司茶葉基地為核心,發動周邊農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采取集中成片規劃、分散種植的方式,新發展茶葉5000畝。
南川區田園綜合體建設注重農業與旅游業發展相結合,打造多業態多功能產業集群。突出現有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推動土地規模化利用和三產融合發展,利用“旅游+”“生態+”“科技+”等模式全力打造業態豐富、功能齊全的產業集群。
3、潼南區特色農業加康養文化田園綜合體
潼南區的田園綜合體建設,主要是以檸檬為主導產業,并依托陳摶故里,打造康養文化產業基地,建設重點是把特色農產品和本土文化資源開發相結合,通過文化康養的發展盡量減少季節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的限制,借助本土文化打造田園綜合體的多產業和復合型空間。
檸檬產業主要在柏梓鎮的金盆村、羊堡村等,政府提供一定資金補助和政策支持,通過土地流轉、公司經營、農民出工等方式發揮農業技術和特色農產品種植的優勢。潼南的檸檬種植技術含量高,產量高,品質好,遠銷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國際市場的開拓減輕了檸檬受國內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的產品比同類產品單價要高20%~50%,且供不應求,經濟效益明顯。目前由公司牽頭進行檸檬油等深加工,產品附加值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除特色農產品開發外,潼南區還深度開發本土文化資源,把自然優勢與文化、民俗深度融合,進行陳摶故里、崇龕鎮油菜花、玫瑰花基地和康養基地建設。崇龕鎮是全國有名的幾個連片油菜花賞花地,每年3月份幾萬畝油菜花競相開放,被稱為大地的藝術,已舉辦過10屆油菜花節。另外,建有6000多畝玫瑰基地,正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玫瑰花園和產業基地。在進行田園綜合體建設時,崇龕鎮對當地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進行挖掘,進一步打造出將陳摶故里道教文化旅游和油菜花、玫瑰花花海旅游相結合的“生產+旅游”的田園綜合體模式,整個園區面積為10.2平方公里。
4、梁平區詩畫田園農旅融合田園綜合體
2017年10月17日,梁平被納入全國首批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區縣,這給梁平帶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以此為契機,從雙桂田園、百里竹海兩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到蜀道難、萬石耕春、百年張鴨子、龍灘·中華名柚園四大重點景區打造,梁平正立足“雙桂田園,竹韻柚香”特質,挖掘田園風光、農耕文明、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全域旅游打造“詩畫田園”。“雙桂田園”以金帶鎮為主體,以雙桂堂為圓點,東起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之竹博園,南至滑石村全村和大觀鎮之高家埡口,西至熊家橋龍溪河東岸,北與畢家老院子毗鄰。
在具體建設中,景區將重點打造“一堂(雙桂堂)一廊(農禪文化長廊)一鎮(非遺小鎮)三寨(滑石寨、金城寨、鏤明巖)六片區(桂香天地·桂香人家、百品柚林·柚香人家、荷塘禪境·荷香人家、彩稻田園·稻香人家、龍溪水街·漁香人家、萬竹觀湖·竹香人家)”,以梁平柚產業為主導,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現有景區品質、彰顯獨有特色為抓手,打造動靜相宜、山水田園交融的多維立體產品體系,實現建成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非遺保護傳承基地“五大目標”,從而推動實現經濟、生態、文化保護多方共贏。預計全部建成投用之后,每年將接待游客1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6億元,帶動區域產值增長6.5億元。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以促進鄉村振興。同時面臨著在決策和規劃中對產業不熟悉以和產業數據的缺失等,而中商產業研究院在產業規劃項目有著豐富的經驗及強大的數據庫信息,為田園綜合體規劃提供了專業的研究咨詢服務。中商具有20多年的產業研究服務經驗,為超過500家海內外知名企業(機構)提供過數千項專業服務,提供超過5000項國內外企業產業研究案例,累計獲得超過10000家客戶高度好評,擁有豐富的產業新城、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文旅地產、智慧物流等類型項目規劃經驗。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