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發布的標準體系包括《鄉村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規范》、《田園社區建設規范》、《田園綜合體建設規范總則》、《田園綜合體建設規范規劃編制指南》等四項標準。該標準體系是山東省綜合提煉了沂南朱家林、昌邑濰水、萊西后山人家等為代表的田園綜合體的典型,并充分借鑒浙江、江蘇等外省有效做法的基礎上制定的。標準總結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五大功能區域,即農業產業區、生活居住區、文化景觀區、休閑聚集區和公共服務區。
按照標準建設的鄉村與傳統農村有著諸多不同和提升。田園社區作為田園綜合體組成要素之一,社區主體包括當地居民、外來工人和游客,功能更廣泛。不僅要美麗,還要宜居。在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上,田園社區增加為農服務、游客服務以及康養等公共服務內容。
田園綜合體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被正式提出,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本次發布的標準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即以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載體,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區為開發單元,以實現鄉村振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為目標,形成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田園社區等要素于一體的復合體。
下定義、定原則、明要求 標準體系“標”了啥?
●《鄉村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規范》指出,“鄉村創業創新平臺”是指以培育鄉村創業主體為目標,為創業實體提供生產、管理經營所需場地,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咨詢、創業培訓、金融服務、項目申報、法律援助等專業化服務的創業載體。
●《田園社區建設規范》提出“田園社區”是依托鄉土文化、自然基底和田園生態,從基礎設施、建筑形態、公共服務、居民生活、社區文化、社區環境及社區管理等方面,塑造的生態宜居宜業的新型農村社區。
●《田園綜合體建設規范總則》指出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基本原則為:以農為本、共建共享、市場主導、特色發展、循序漸進。總則提出田園綜合體建設原則,即田園生產、田園生活和田園生態“三生”同步。
田園生產:
以農業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產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開發農業新業態及多種功能。以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為依托,推動土地規模化利用和綜合開發,發展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并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以創新帶動產業優化。依托農業及生態資源優勢,挖掘并傳承當地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民俗技藝、農耕文化、水文化、健康養老等體驗式業態,推進農業產業與文化、教育、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完善區域內的生產性服務體系,聚集市場、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推動城鄉產業鏈雙向延伸對接,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田園生活:
完善區域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其他配套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務。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醫療衛生、公共教育、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創新創業、公共安全、便民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合理規劃用地,房屋建設應以創意改建提升為主,宜與當地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相協調,可適當按照美學原理進行現代化改造,提升居住舒適度和建筑美感。傳承和發展鄉村民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尊重區域內居民的主體地位,維護和保障居民的民主政治權利、合法經濟利益和社會生活權益。
田園生態:
遵循綠色發展理念,保持好鄉村田園風光,保護好青山綠水,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協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遵循循環經濟理念,發展循環農業,促進農業資源節約化、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和農業生產殘余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實現農業清潔生產,二三產業清潔運行,有效保護水環境、土壤環境及大氣環境。遵循“海綿鄉村”建設理念,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頭分散,慢排緩釋,就近收集、存蓄、滲透、凈化雨水,開發鄉村生態“海綿”功能。遵循開發與保護并舉、生產與生態并重的理念,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全面可持續發展。
田園綜合體咋建?來看“朱家林”模式
沂南縣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2016年7月開工,規劃總面積28.7平方公里,是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和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共規劃實施“產業、生活、景觀、休閑、服務”五大功能分區,核心區以構建美麗鄉村產業生態鏈、旅游生態鏈等產業鏈條為主線,重點打造以生態建筑、鄉土文創等永續環保項目為核心的鄉建學院、青年創客中心等。這些項目將通過吸納村民就業,實現每年人均增收幾千元、甚至過萬元。
發展:朱家林打造創意小鎮已進駐創客團隊18家
據了解,沂南縣堅持以標準化構建最佳經營秩序、實現最好效益目標,研究制定了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招引管理實施意見,與上海鄉伴文旅集團等開展全面戰略合作,推動“三產融合”“三鏈重組”,厚植特色優勢,打造朱家林創意小鎮,構建多元化經營體系。
創意小鎮是田園綜合體的發動機,以生態建筑、鄉建培訓、鄉土文創、青創眾籌、創意策劃為特色,是吸引游客、留住人才、產業發展的核心項目。朱家林由鄉建公司牽頭流轉土地,采用EPC建設模式,推進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規劃設計。目前,各類主題民宿、鄉村生活美學館、老屋茶館、創客空間等項目已基本建成,進駐北京觀筑、山東水墨華清、美麗鄉村研究院等各類創客、文創團隊18家,吸引客人10萬人次。同步帶動村民就業300多人,發展農家樂等經營項目8家,民宿累計接待游客3700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10萬元。
同時,政府搭建服務平臺、完善基礎設施、出臺扶持政策,形成“洼地”效應,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客以及村集體組織、返鄉青年多方參與,匯聚英才、形成合力。2017年以來,已有近20家公司前來朱家林投資創業,累計與5家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創新推出富民發展貸、惠農貸、興農貸等6種普惠金融產品,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15.8億元,投向田園綜合體建設。
意義:田園綜合體標準化助力鄉村振興
“標準化是信息化的基礎,標準化和信息化相結合,是科技振興鄉村,用智慧點亮田園的重要技術支撐。我省率先發布田園綜合體四個相關標準,讓農業插上信息化和科技的翅膀,必將助力鄉村振興。”5月6日,《鄉村創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規范》的起草人之一、朱家林田園綜合體項目的總設計師宋娜表示。
宋娜表示,在當前田園綜合體經驗總結基礎上,通過制定標準,解決了什么是田園綜合體、建設什么、怎么建設、如何評價等問題,并不斷進行改進完善,通過實行標準化,總結、提煉田園綜合體建設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鄉村發展模式。然后再通過標準指導田園綜合體建設,使其既達到基礎要求,又切合因地制宜,體現地方特色,避免盲目、跟風建設,提高了田園綜合體建設質量。
“以標準引領田園綜合體設計和建設模式的規范特色發展,順應農業農村發展政策要求,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要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新動能,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為全國田園綜合體建設推廣運用提供借鑒。”宋娜說。
加快田園綜合體建設
到2020年市級重點支持培育10個
臨沂市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全面推廣“朱家林”模式,打造具有臨沂特色、模式多樣、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田園綜合體,譜寫新時代沂蒙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從市農業綜合開發辦獲悉,臨沂市出臺的《關于加快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市市級重點支持培育10個田園綜合體,每個縣區培育1-3個模式多樣、定位準確、特色鮮明、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田園綜合體。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