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田園綜合體”是指綜合化發展產業和跨越化利用農村資產,是當前鄉村發展代表創新突破的思維模式。
目前,田園綜合體越來越熱,大有“比學趕幫超”的味道,各種所謂的專業指導文章鋪天蓋地,宋衛平先生的十里春風長樂也成為各地學習的樣板。可是,東風吹、戰鼓擂,全民沖鋒,很多項目卻一一倒在槍口之下。為什么會這樣?
中機院認為,不理解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將田園綜合體等同于休閑農業......這都是不少人“栽跟頭”的主因。
田園綜合體你懂嗎?
首先,田園綜合體這個概念到底成不成立?按照很多文章的解釋,綜合體就是以農業作物為基礎集休閑娛樂、勞作體驗、居住、康養、商業為一體的農村新型休閑地。請問,在稻田、麥地旁邊修房子有多少人去住?做商業誰來消費?康養是讓老人重回男耕女織的生活嗎?
首先,農業休閑有很強的地域性,受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影響特別大,長三角、珠三角能做但不等于大西北的黃土高坡、大戈壁、沙漠能做,不等于一年有半年冬季的大東北能做。
其次,農業休閑不等于特色小鎮,因為他不可能具備特色小鎮的功能,面對的消費者也不一樣,其開發模式、盈利模式更不可能一樣。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
第三,農業休閑也好,田園綜合體也好,說白了就是農業觀光帶,是周邊城市消費者周末沒事去溜達一圈的地方,最多吃個農家樂就打道回府,你整那么復雜有用嗎?
所以,別把田園綜合體整得太復雜,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搞的,別想著靠賣房子賣商鋪,收點門票,做幾個農家樂餐飲賺點小錢就夠了。因為你本來投資就不大。
田園綜合體需解決三大問題
田園綜合體或者說休閑農業最擔憂三個問題:
一是受季節氣候影響,漫長的冬季怎么辦?
二是絕大多數游客都是以觀光為主,一般當天返回,如何讓游客過一夜?因為夜間消費一般是日間消費的三倍。
三是如何讓游客來了又來?田園綜合體的主力消費群就是依托的中心城市,如果城市規模不大,其消費無法支撐,而田園觀光一般觀賞一次就很難再有吸引力。
這三個問題不解決,田園綜合體很難談到長效發展。能否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決定著你的項目到底能走多遠。
田園綜合體的夜間消費。要想留住游客過夜,要么有豐富新穎的夜生活,要么有獨特的體驗項目。但因為就在城市邊上,無論你投資多大,你不可能與一個城市競爭,也就是說田園綜合體的夜生活是無法和整個城市的夜生活相比的,這條路基本是死路。那怎么辦?其解決之道就是打造獨特的體驗項目,也就是說創造城市沒有的獨特夜生活。
田園綜合體不等于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與田園綜合體存在本質的區別,按照休閑農業的方式去搞田園綜合體,只有死路一條:
1.規模不同。一大片生機勃發的向日葵、一望無際的花海......這些都是休閑農業的典型代表,也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休閑農業對土地面積要求不高,一百畝可以搞休閑農業,幾畝也可以搞花海。至于周圍的配套,大多要求不高,有幾條路、還有幾處農莊就可以。
而田園綜合體則體現出“綜合開發”的特征,它的范圍、規模比休閑農業更廣,要求成片開發、整體開發。雖然國家并沒有對田園綜合體的規模提出要求,但是從試點的田園綜合體來看,它們的規模都不小。
2.產業不同。休閑農業的產業較為單一,主要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其中第一產業就是農業,比如向日葵、花海的種植就是第一產業,而第三產業就是旅游業,周末一些城里人會到這里進行“半日游”或者一日游,采摘一下果子、買一些農產品、吃個農家菜。
與休閑農業不同,田園綜合體的產業更多、產業鏈更加完善。根據中央的政策,田園綜合體包括農業、文旅、地產三個產業,要打造生態、生活、生態的共同體。其中農業就包括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而不單單指種種花,做做簡單的造型。
農業是田園綜合體的“核心”,而文旅產業在田園綜合體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低。文旅產業就是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
文旅產業就涉及到旅游產品和度假產品的打造,在打造的過程中還要考慮旅游度假的配套、服務以及環境設計,這樣才能達到深度旅游的要求。
3.運營主體和運營模式不同。休閑農業運營模式較為簡單,可以企業自主投資,也可以農民自己搞。反正游客一來,收一下門票就搞定,沒有太多要運營的東西。但田園綜合體涉及的內容太多,更強調公司化、科技化、規范化,更強調農民的參與度。
中央的文件就強調“田園綜合體建設應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這就充分說明了田園綜合體的主體應該是農民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當然這里不是說要排斥企業。
在運營模式上,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更為相似,即前期通過配套開發維持經營,然后打造文旅產業提升土地價值,土地價值提升后再引入房地產板塊,推動旅游產業與地產業務雙贏。
4.盈利模式不同。休閑農業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門票收入+餐飲收入+部分商品消費收入。大家到休閑農業項目游玩,基本上就是半天或者一天,逛逛花海、拍幾張照片,最多吃個飯就回去了。休閑農業是投入小,但回報也相對較少。但田園綜合體的盈利模式就更為復雜了。
5.文化氛圍不同。休閑農業主要是觀賞游覽,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動較少。如果恰巧周邊有古鎮,倒是可以去看一下,感受一下文化氛圍。而田園綜合體本身就承載著復興鄉村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應當把當地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時代的生活,引導人們回歸自然,重新審視城市與鄉村的關系。
以無錫田園東方為例,該項目特別注重打造田園大講堂、田園生活館、拾房書院、拾房市集,拾房手作、拾房咖啡等,并定期舉行田園音樂節、拾房夜話、田園大篷車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保留原鄉文化鄉愁的同時,注入現代文化元素。沒有文化的田園綜合體,最終會曇花一現。
田園綜合體到底怎么搞?
一、突出觀賞性。觀賞性不僅僅依靠作物的表達,我們還可以利用地形地貌的差別,適當布置有主題的景觀相呼應,在設計一些情態可掬的小品,整個項目的觀賞性就豐富起來。
二、強調層次感。一望無際雖然有規模震撼,但一覽無余也少了很多情趣。因此,我們首先在選址上要盡量考慮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農作物和建筑,哪怕是臨建也要考慮造型、風格、色彩等與整個田園是否協調和相得益彰。
三,做好農家樂餐飲。這是休閑農業不變的主題。除了考慮如何將口味做得更好、食材更地道外,我們還可以考慮融入一些風俗風情。
四、設置路邊田角的休息處。休閑農業最大的功能就是觀賞性,時間短是主要問題,增加小憩之處,利用路邊田角設計一些小亭,用鮮花構造一個長廊等等,如果有個小湖,自然會留住游客的腳步。
五、大規模的停車場。休閑農業一般都在中心城市邊郊,主要接待日也就是周六日和短假,游客的交通工具以私家車為主。
六、來點藝術和文化。再美的花海,再好的麥浪,那只是感官的愉悅,但如果我們來點藝術和文化,那可能更多是心靈的體驗了。文化如何表達,這可是高難度動作,這需要情懷。有情懷,一草一木都是文化;沒有情懷,再刻意的設計也只是粉飾雕琢。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