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中央農辦領導考察指導該項目時,對該模式給予高度認可。2017年,由田園東方的基層實踐,源于陽山的“田園綜合體”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解讀“田園綜合體”模式是當前鄉村發展新型產業的亮點舉措。
繼特色小鎮之后,“田園綜合體”概念火爆,各地對于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熱情高漲,很多項目已經箭在弦上。
隨著田園綜合體熱的到來,研究專家、規劃設計師、開發運營商、金融投資機構紛紛把目光聚焦于此,田園綜合體在良性發展中也出現了以延伸農業產業鏈之名拿地,忽視農民利益的狀況,也面臨如何協調農村產業、生態、文化發展的難題。這些難題應如何破解?田園綜合體發展應如何走上高效理性之路?
田園綜合體市場前景廣闊,但從園區運營的角度,我們還有一系列的疑問:這個大概念后的實際運營管理到底如何操作,作為主體開發商盈利點在哪里?田園綜合體是不是一種成功的、可持續的、可推行的商業模式?
Q1:是不是所有的農業項目都適合打造田園綜合體?
在一號文件中,我們應該注意一個大前提——“在有條件的鄉村建設”。從建設原則上來講,田園綜合體包括農業、文旅、地產三個產業,是以農業、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集農業全產業鏈目標的整合、農業科技體系的支撐、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優化、多種類型農業園區的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復合載體,是“六次產業”創新理念的一種新體現。
現實是,傳統農業園區、中小型生態農場不具備條件就趕潮流引入社會資本,急功近利以破壞自然生態為代價,盲目求短期效益。合作社內部制度不健全、規范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即使國家給予在強大的政策支持,后期規劃落地實踐中也將存在極大的風險。
更為可怕的是,一些“休閑農業”的項目搖身一變就成了“田園綜合體”,大刀闊斧地做起規劃和改造提升起來,立項,申請補貼。從產業、規模、運營、文化、盈利模式上來說,休閑農業與田園綜合體有著本質的區別,按照休閑農業的方式去搞田園綜合體,是行不通的。
Q2:田園綜合體到底有沒有達到預期盈利和社會效益?
以無錫田園東方為例,雖然打造了眾多文化旅游產品,但是其核心獲利點在于“內地產”項目,銅鼓內地產項目的銷售帶來大量資金,反哺其他項目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解決了農業和旅游項目短期難以實現盈利的通病。
可以說,“田園綜合體”一定程度上做的還是地產旅游,或者說是“全域旅游”,受益最大的還是“地產開發商”,農業地位仍舊薄弱,合作社的社員拿到的僅僅是微乎其微的利潤分成。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這種模式對于當地休閑旅游產生的帶動作用,而且也確實打造了可升值的文化旅游資產,但在遍地開花的田園綜合體試點帶領下,如果沒有強大的社會資本和資源優勢,我們的項目又怎么做到獨樹一幟,異軍突起呢!
田園綜合體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方向,但不是唯一模式,關鍵在于如何讓資源有序規范服務于全域旅游,如何讓區域內最大范圍的產業和居民收益。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