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戰況正走向白熱化,中國球迷的參與熱情高漲。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世界杯中國球迷購票量已超過4萬張,掀起一波體育旅游消費高潮。而在國內,北京冬奧組委近日召開冬奧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專家建議,根據2022年冬奧會主賽區布局及其輻射區域,打造京張冬奧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
從一項賽事到一個產業帶的打造,中國體育旅游市場正迎來向上的發展趨勢,其背后是巨型賽事、政策,以及整個消費升級大背景等的助推。世界旅游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體育旅游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而早在2016年末,原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共同印發《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則提出,到2020年,體育旅游總消費規模突破一萬億元。
新興產業背后,離不開諸多政策的不斷加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5月至11月,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就出臺了9個大小不一的體育旅游政策文件,包括《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其主要內容包括不限于提出打造一批體育旅游重大項目;促進產業融合,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拓展體育旅游項目;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制定實施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等專項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
體育小鎮可視為體育旅游產業中更高或更綜合形態。2017年5月,體育總局發布《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征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此前已在全國選定了96個體育小鎮示范性試點。數據顯示,僅2016年,國內已有100多個體育小鎮進入建設階段;2017年建設升溫。自行車、馬拉松、釣魚、登山、冰雪等戶外項目成為體育小鎮的主要植入內容或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