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豬業影響力首屆年度論壇,經過近6個月的籌備,今天順利開幕了,首先對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對各界影響力人物的到來表示祝賀。原每年一屆的《中國豬業影響力論壇》成為中國豬業發展方向的另一個風向標!
十九大以來,中國正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以培育和壯大新型種養結合生態農業,建設田園綜合體為抓手,著力促進園區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中國豬業的發展也正向公司+家庭農場方向發展,如何保證豬業健康地發展,同時又能滿足環保生態和供給平衡,這是中國豬業在近幾年的主要問題。
如何把家庭農場建設的更美,讓家庭豬場形成聯合體,要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在振興鄉村的同時,要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這就是之前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豬業有啥關系。
著力促進產城產鎮產村融合,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著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積極探索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利益的機制,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民全面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計劃,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園綜合體”,則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撐和主平臺。
因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新階段,田園綜合體建設理應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平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如今,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就要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創造“現代田園”。關鍵的平臺就是“田園綜合體”。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園綜合體”這一新概念,這讓已經有的這些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有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前景。
種養結合是有機農業,田園綜合體的必要組成部分。無抗養豬下轉化的有機肥是特色農業的關鍵支撐點。
1)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城鄉一體化的新支點和新引擎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在農村地區找到新平臺,田園綜合體恰好可以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載體。也就是說,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
2)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這些年來,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了多項改革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優質農產品供給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下一步,如何讓農民充分受益,讓投資者增加收益,將是“三農”領域改革面臨的新挑戰。
田園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有助于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實現現有的產業及農莊、農場、農業園區、農業特色小鎮等的升級換代。
3)田園綜合體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本
我國農村幅員遼闊,要實現“農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生態優”的綜合效益,應該選擇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區“趕農民上樓”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國鄉村自古以來的田園居住特色。
依托田園綜合體,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園特色,又實現現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園綜合體也將成為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佳空間。
4)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在我國現代化發展較快的地區,作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別是在沿海發達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體是高端人群。
可以預見,在較為發達的城市,郊區化現象將進一步擴散。而中國人傳統的“田園”情結,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住在郊區、回歸田園。
什么才是真正的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出現在中共中央2017年一號文件中的一個新詞,一個生于天字第一號文件的國家命題、一個打造詩意棲居理想地的時代課題、一個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問題。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豬業經濟田園綜合體主要包含六大建設理念,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一、以旅游為先導
鄉村旅游已成為當今世界性的潮流,田園綜合體順應這股大潮應運而生。看似匱乏實則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需要匠心獨運的開發。可以設計領養小豬、寵物小豬、豬業博物館等主題景點。
二、以養豬產業為核心
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了農、林、牧、漁、加工、制造、餐飲、酒店、倉儲、保鮮、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產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對農民來說,遠走他鄉和拋家別親的進城務工犧牲太大,在本區域內多元發展,從多個產業融合發展中獲取收益的模式更為可行。沒有一個比較高的生活水準,人心必背,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各級各類現代農業科技園、產業園、創業園,應適當向田園綜合體布局。
三、以文化為靈魂
文化就是“人化”與“化人”的過程。田園綜合體要把當地世代形成的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演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儀,以此引導人們重新思考生產與消費、城市與鄉村、工業與農業的關系,從而產生符合自然規律的自警、自醒行為,在陶冶性情中自娛自樂,化身其中。缺乏文化內涵的綜合體是不可持續的。
四、以流通基礎為支撐
各種基礎設施是啟動田園綜合體的先決條件,而及時地提供一些關鍵的基礎設施又會對后續的發展產生持續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現代化的交通、通訊、物流、人流、信息流,一個地方就無法實現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溝通,鄉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無法與外部更廣闊的地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向外開放的經濟空間。
五、以體驗為價值
田園綜合體是生產、生活、生態及生命的綜合體。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后現代,人們對“從哪里來”的哲學命題已經無從體悟,田園綜合體通過把農業和鄉村作為綠色發展的代表,讓人們從中感知生命的過程,感受生命的意義,并從中感悟生命的價值,分享生命的喜悅。
六、以鄉村復興為目標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階段,農業和鄉村與國家和社會的落后往往緊密聯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就是鄉村年輕人大量流出的過程和老齡化的過程、放棄耕作的過程和農業衰退的過程,以及鄉村社會功能退化的過程。田園綜合體是鄉與城的結合、農與工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生產與生活的結合,以鄉村復興和再造為目標,通過吸引各種資源與凝聚人心,給那些日漸蕭條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價值、信仰、靈感和認同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