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區域的特色小鎮正在蓬勃建設中,首批特色小鎮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又以華東地區最為密集,共39個,約占127個小鎮的30%。當前特色小鎮建設成效已逐步顯現,然而有些關于產業的禁忌是建設當中不可觸碰的,這關乎到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特色小鎮的成敗。
一、因地制宜,切勿盲目追求熱點風口
當前的特色小鎮建設當中,以浙江省建設力度最大,且相對成熟案例較多。其中包括以云計算為支撐的云棲小鎮、物聯網為特色的濱江小鎮、以智能裝備研發設計為主的臨安小鎮等各科技類產業小鎮。由此,在全國各地紛紛掀起了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主導的信息產業小鎮的建設熱潮,如山東棗莊市“互聯網小鎮”、四川資陽前后互聯網小鎮等。
然而,在這過程當中,出去一部分今年年初開始建設的項目以外,卻多為“雷聲大,雨點小”的特色小鎮項目。這些項目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發展到,上面說的幾個浙江省的科技類產業小鎮的區位條件,它們都是在杭州周邊,而且有著阿里系、浙大系著創新能力雄厚的“人才集團”支撐,發展起來自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此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單單追求發展風口,盲目追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發展指導意見,卻忽略了自身發展的產業基礎、區位和條件。由此,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并錯過了發展機遇。
同類問題還存在于健康產業、文化產業等類型的特色小鎮當中。因此在特色小鎮的策劃當中,需要注意到當地自身的發展條件,不可跟風,更不可盲目地抱有“站在風口上的豬”的心理。
實際上,特色小鎮中的“特色”二字,就蘊含著合適當地、因地制宜、人無我有的意味。若是真的有特色,即使是“草莓小鎮”、“番茄小鎮”、“楓葉小鎮”什么的,又有什么丟人的?
二、產業為支撐,切勿以旅游為主導
旅游產業是當前熱門的發展產業之一,其原因在于旅游所包含的“吃、住、游、購、娛”可帶動城市及周邊一系列的產業發展,特別是服務業(尤其當前在各地市政府以及部分城市研究者眼中,服務業占GDP占比最高最好,代表著城市發展越好)。
首先,需要區分什么是產業,什么是旅游。產業,是通過對某一經濟部門的發展和推動,促進更多人才進入當地,從而帶動就業和當地收入;而旅游業,則是通過旅游項目和相關配套設施,吸引外來人員進入消費,提升當地收入。可以看出從發展的目的來說,產業和旅游業是相反的,即產業是內生推動的,吸引人員長期居留并創造經濟價值,旅游業是外生型的,游客來了、消費過后就離開。因此可以看出實際上,以旅游為主導的特色小鎮是不可持續的。產業應該是實際上為社會經濟做出明顯貢獻的產業,而且確實可以吸引到人才進入并居留的產業,如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而我們當前所常看到的健康產業、生態體驗一類仍然停留在旅游為主。
其次,旅游應該只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延伸產品。旅游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旅游資源,而旅游資源應該是具有一定獨特性的,由此則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淀,而不可以一步登天。以下為兩個歐洲特色小鎮的例子。
法國依云小鎮,以依云礦泉水這一企業,逐漸發展出自身獨特的礦泉水及其延伸產業,而依云礦泉水也成了世界知名的高端礦泉水品牌。目前,依云礦泉水公司也延伸到藥妝等其他以礦泉水為核心的產品,而依云小鎮也沉淀出自身獨特的礦泉水文化,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
丹麥比隆鎮,這里是世界第五大玩具廠商樂高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它的主導產業本來是玩具設計和制造,但后來政府和樂高公司聯合開發了樂高樂園項目,建了樂高微縮景觀和游樂園,很受游客歡迎,現在已經成為歐洲著名的游樂目的地。
法國依云、丹麥比隆都是基于長期的特色制造業,逐漸形成的一種人文文化符號,進而再逐漸形成了其獨特而不可取代的旅游資源。反觀,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的規劃及建設過程當中,存在不少的“一步登天”的現象。包括以健康產業、自然資源等要素來深化當地旅游業發展,殊不知這兩種要素在我國實際上并不獨特也并不奇缺,何來的吸引力呢?
最后,產業和旅游不一定就要做到“雙輪發展”。眾多的專家、政府部門人士認為,產業應為特色小鎮的支撐,旅游業推動特色小鎮的發展。然而,旅游業真的有如此重要性嗎?
美國的格林尼治對沖基金小鎮。這里聚集了數百家掌握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基金,咖啡館里喝咖啡的大都是年薪百萬美元以上基金交易員。小鎮的設施主要就是辦公樓和住宅,以及一些高端生活配套,沒有什么可旅游的。高收入的小鎮居民對安全的要求非常苛刻,警察和攝像頭都很多,物價水平比大城市還要貴很多,因此這個小鎮既不歡迎游客,游客也不會有興趣跑到格林尼治去住宿消費。
由此可見,對于特色小鎮而言,產業上的“特色”才是關鍵,至于這個旅游吸引力上的“特色”有與無,真的不重要。
而且,在從國家提倡特色小鎮的初衷來討論這一問題。國家在提倡特色小鎮的時候,是為了城市群中或大城市周圍的小城鎮中發展出獨特的產業,由此一方面推動中國城鎮化發展,提高小城鎮經濟水平,另一方面疏導大城市產業和人口發展壓力,緩解“大城市病”。由此可見,從特色小鎮的概念和國家建設指導上,“產業與旅游‘雙輪驅動’”本身就不是一個硬性指標,也不是發展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