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鹽城智尚汽車小鎮建設指揮部陸續向全國汽車類、新能源類等企業副總以上高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學術專家發出邀請函,邀約大家前來參加“2018鹽城首期汽車產業區塊鏈聯盟活動”,并在邀請函上注明,前來參加活動會有很多收獲,譬如現場對接資源和合作、得到“一部車”戰略工程政策支持……
“建設汽車特色小鎮,就是要以汽車產業為發展核心,以汽車文化為精神內核,以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為發展方向,補齊鹽城汽車服務業‘短板’,促進鹽城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住建局局長趙華說。
今年以來,鹽城特色小鎮建設堅持“非鎮非區”的新理念,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新模式,努力打造經濟增長新高地、產業升級新載體、城鄉統籌新平臺、區域經濟新增長極。
據統計,截至2月底,全市7家旅游類特色小鎮共接待游客154.52萬人,其中大豐區荷蘭花海旅游風情小鎮等5家特色小鎮實現門票收入1415.7萬元;7家產業類小鎮實現開票銷售34.18億元、稅收1.18億元。
引領新技術,加快“雙創”資源集聚
特色小鎮是承載“雙創”事業的重要平臺。全市7家產業類特色小鎮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掀起了“雙創”大潮,其構筑的創新創業“生態群落”,不僅使鹽城內在發展動力得到釋放,同時對外在高端資源方面形成強大吸附力。
近日,亭湖區環保科技小鎮清華產業園內,國內首條中低溫脫硝催化劑生產車間里傳出一陣歡呼聲,首批150立方米產品正式下線。“這不僅是清華大學第一個校外國家工程實驗室取得的第一項成果,同時也標志著中國沒有中低溫煙氣脫硝催化劑的歷史宣告結束。”清華大學國家工程實驗室負責人說。
承接“雙創”、激發“雙創”。隨著鹽城產業類特色小鎮積極推動“人才+平臺+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增強了高端創新創業要素的集聚能力。據統計,截至2月底,全市7家產業類特色小鎮累計創成國家級牌子16個、引進兩院院士15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2名、“雙創”領軍人才100多名,促進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了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智能終端小鎮近兩年迅速集聚66家企業,所在的智能終端產業園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申請專利500多件。數夢小鎮入駐了甲骨文、華為、阿里等一大批骨干企業,率先形成了“數據存儲、云計算、數據應用、數據交易”的大數據全產業鏈條,微軟云大數據產業孵化平臺已入駐12支創業團隊,正在孵化智能識別、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大數據應用項目。
發展新業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在東臺市西溪影視文化小鎮,一家“西溪影視創客中心”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步入其中,無論是燈光、墻飾,還是各種擺設,都充滿了濃濃的現代感,里面有明星墻、VR體驗室,還有“造夢空間”、“未來夢工廠”……二樓是一間間名人工作室和影視公司的辦公區。
“東臺西溪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自然環境優美,是影視文化公司拍攝取景的最佳選擇。”華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明驊說,雖然落戶西溪時間不長,但公司以投資、編劇、后期等不同形式已經參與到許多影視作品中。同時,他還依托自身的人脈關系,大力推介、宣傳東臺西溪,吸引了許多影視名人工作室和影視文化企業在西溪落戶。
影視文化小鎮、數夢小鎮、康養小鎮……僅不到一年時間,鹽城就涌現出一批新業態特色小鎮。這些小鎮結合自身特質,依托鮮明的產業定位,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等功能,集成產業高端要素,為鹽城產業的轉型升級裝上加快發展的“驅動器”。
從實踐來看,這些特色小鎮的發展也頗具亮點。如東臺黃海森林康養小鎮發揮天然氧吧生態優勢,面向都市人群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運動休閑”等業態,并加快建設全國森林康養基地;鹽城智尚汽車小鎮主動順應移動互聯網趨勢,推動傳統汽車產業煥發新生機,大力培育和引進汽車互聯網企業和行業領軍人才,投資50億元打造“汽車+服務、汽車+智慧”,力爭集聚汽車新業態項目500家等。
“特色小鎮不僅要‘特’,還要‘強’。”市發改委規劃處處長沈振興表示,目前鹽城每一個特色小鎮都緊扣產業升級趨勢,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構筑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產業創新高地,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打造新模式,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進入3月,大豐區荷蘭花海旅游風情小鎮內花香滿園,只要走進這里,總能看到一群群來自國內外的游客流連陶醉,在相機和手機的“咔嚓”聲中,定格最美的瞬間。新豐鎮負責人介紹,今年,荷蘭花海旅游風情小鎮將繼續以賞花經濟為切入點,推動農業生產、旅游觀光等產業全面融合,實現“旅游、花卉、婚慶文化”四大產業競相發展態勢。
旅游業帶來的巨大客流,使小鎮周邊農戶嘗到了甜頭。全心村村民劉維新,將自家的6座大棚全都種上紫羅蘭等花卉,畝均效益和過去相比“翻了番”;沙港村村民韋天龍從事客運服務,旅游高峰時一天能有700元收入……
“我們建設小鎮,就是想要突破景區邊界,突出‘共享’概念,釋放富民能量。”大豐區旅游局負責同志說,荷蘭花海旅游風情小鎮創造性地賦予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挖掘農村資源,推動農民就地城鎮化。如今,小鎮發展“農業+旅游”,帶動了周邊8個村、3000多農戶發展花卉苗木種植;發展“農業+文化”,使得華東地區最大的婚紗攝影基地建成開放,現已簽約300多家合作影樓;發展“農業+商貿”,建成了蘇北最大的花卉主題商業綜合體荷蘭花市,常年保持1000多種花卉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打造特色小鎮,富民是核心。射陽縣十里菊香小鎮也正依托菊花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旺了當地農產品加工、旅游、餐飲、零售等行業,僅菊花種植畝均效益就在4500元左右,當地藥用白菊花產銷量占全國市場60%以上,是知名涼茶品牌王老吉的長期合作供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