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已有9個小城鎮被命名為國家級特色小鎮。這些小城鎮的綜合性規劃形成了嗎?“特”在哪里?上海的小城鎮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與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是怎樣的關系?在優化產業布局、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創業創新生態等方面應發揮怎樣的作用?需要得到哪些支持?
近期,記者走訪了包括9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在內的上海一批小城鎮,采訪了地區干部及專家學者,圍繞上述問題開展調研。
“城鎮圈”是上海新一輪城市總規中提出的新概念,“特色小鎮”是國家相關部門這幾年打造的城鎮建設品牌。相關專家和基層干部普遍認為,上海特色小城鎮建設應該融入上海城鎮圈的發展,并且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城鎮圈、特色小城鎮、特色小鎮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上海2035總規”指出,要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逐步形成“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間結構,其中“多圈”指的就是城鎮圈,這是郊區空間組織和資源配置的基本單元。相關規劃人士認為,首提城鎮圈是為了解決城鄉融合問題。以往公共資源主要按照行政建制配置,容易造成不均衡,如果按照城鎮圈統籌公共資源配置和交通體系,就可以避免不均衡。
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特色小鎮”是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的創新創業平臺,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特色小城鎮”者是擁有幾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經濟規模、特色產業鮮明的行政建制鎮。
《意見》明確,各地區可結合產業空間布局優化和產城融合,循序漸進發展“市郊鎮”“市中鎮”“園中鎮”“鎮中鎮”等不同類型特色小鎮;依托大城市周邊的重點鎮培育發展衛星城,依托有特色資源的重點鎮培育發展專業特色小城鎮。
上海特色小城鎮、特色小鎮建設,如何融入上海城鎮圈建設?相關人士建議,特色小城鎮、特色小鎮在城鎮圈中應該扮演好“蠟燭芯”、“過渡帶”、“協同區”的角色,進一步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蠟燭芯”:發揮示范作用,“火源”發散照亮周邊
安亭鎮重大工程實事辦公室主任崔亞飛認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是地區發展的契機,包括產業、人口、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源向特色小城鎮集聚,讓特色小城鎮成為整片區域的城鎮化標桿,然后再向外輻射。
“蠟燭芯”不宜過大。特色小城鎮建設不是面面俱到“攤大餅”式的,而是以點帶面,由“火源”發散光芒照亮周邊,形成燎原之勢。
能否在行政建制的特色小城鎮范圍內,重點規劃一塊區域作為特色小鎮?安亭鎮規劃了“汽車未來”小鎮,輻射范圍包括汽車城核心區和安亭新鎮,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核心范圍5平方公里,力爭成為嘉定建設世界汽車產業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安亭鎮希望,這個“汽車未來”小鎮將來能夠成為“蠟燭芯”的最亮點,具有試驗性、示范性。
“過渡帶”: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和服務中心
按照“上海2035總規”的思路,每個城鎮圈都有“圈中心”(如新城區)和“圈外圍”(如行政村、自然村),但圈和圈之間乃至城鄉之間,是需要過渡帶的。專家和不少基層干部認為,特色小城鎮應承擔這樣的過渡職能。一方面,小城鎮可以承接大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另一方面,鄉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鎮享受各類公共服務。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認為,特色小城鎮是城鄉之間要素流動的一座“中轉碼頭”,可以補上城鎮體系缺乏過渡的短板。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所長朱建江認為,建制鄉鎮和非建制集鎮是鄉村的區域經濟中心和服務中心,部分可以作為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來創建。要增加這些小城鎮的二三產業功能,同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配套也亟待跟上。
專家建議,特色小城鎮的規劃建設,要與其所在城鎮圈的屬性、規劃有更高契合度。處于“綜合發展型”城鎮圈的特色小城鎮,應注重區域性特色產業的形成;屬于“生態主導型”城鎮圈的,規劃方案應著重體現城鄉服務、生態保育、休閑游憩功能。
“協同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有關專家認為,上海很多空間資源統籌需要和周邊地區一起考量,交通體系建設、水系保護等,需要通過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來達成預期目標。
比如,“上海2035總規”將淀山湖地區列入四大戰略協同區之一,朱家角的水鄉風貌必須和江蘇、浙江聯動共治,建立上下游水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等。
上海一些特色小城鎮如能對接好長三角,成為長三角城鎮圈的“協同區”,就能形成多方合作共贏的局面。比如,安亭鎮希望打造以安亭為中心的半小時經濟圈(青浦、虹橋、昆山、蘇州、太倉等地)、一小時經濟圈(松江、常熟、張家港、無錫、嘉興等地),不斷擴大汽車產業“朋友圈”,著力解決嘉定、安亭地區“有項目沒資源”的問題,立足長三角一體化格局實現汽車產業的集聚發展。
再如,根據崇明區規劃,崇明將形成5大城鎮圈,包括城橋、長興這兩個綜合發展型城鎮圈以及東灘(陳家鎮)、西沙(三星)、東平這三個生態主導型城鎮圈。其中,東平生態主導型城鎮圈是由東平中心鎮與海門海永、啟東啟隆共建的跨行政區城鎮圈,打破了行政區劃限制,將從目標、規模、生態等方面引導協同發展。
專家建議,鄰近上海市域邊界城鎮圈中的特色小城鎮,應和相關區域建立跨行政區協調機制;促進規劃共同研究編制,加強基礎設施對接,實現功能布局融合。
特色小城鎮的創建,為上海經濟聚合各類高端要素、通過長三角聯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可行之道。專家指出,上海是世界級窗口,高端制造企業、金融企業、研發總部、品牌設計等企業集聚,瞄準上海產業外溢,特色小城鎮也是企業總部基地的選擇,可與昆山、嘉興等聯動,聚焦高端產業,發展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吸引人才、技術、資金等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特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