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各地區各部門的認真貫徹落實下,我國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取得了一些進展,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概念不清、定位不準、急于求成、盲目發展以及市場化不足等問題,有些地區甚至存在政府債務風險加劇和房地產化的苗頭。
為規范推進各地區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機制,著力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努力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產城融合、惠及群眾的新路子。同時,要防止“新瓶裝舊酒”,嚴防政府債務風險,更要嚴控房地產化傾向。
“走樣”的特色小鎮建設
前段時間,《全國特色小鎮培育建設報告》披露,一些地區存在借特色小鎮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的現象。例如,在珠三角地區,某房地產企業借助“科技小鎮”概念推動產業地產,獲得地方政府大量土地資源支持;在長三角地區,一家房地產企業打算在大城市周邊打造標準化的“農業小鎮”,兩平方公里農業區配套一平方公里建筑區,計劃承載3萬人。
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特色小鎮出現房地產化的模式,其實是和特色小鎮不特色的問題有關,所以實際上當前特色小鎮的發展,背后還是沒有找到發展的基礎,或者說吸引市場的因素,所以還是蓋樓賣樓,部分招商也其實是房地產領域的概念。而部分債務的問題,很大程度或是地方政府比較心急,希望以項目來招商引資,來獲得各類特色小鎮的中央政策關注,所以融資比例比較大,容易帶來債務問題。
浙江省特色小鎮常務理事吳宇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特色小鎮,從浙江省開始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以前產業園區的一種轉型,強調園區聚集特色產業,完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小鎮”非“小城鎮”。為了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促使特色產業集聚和生活設施升級,在土地、稅收、資金政策給予了地方政府優惠。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這種優惠政策被地方政府理解為用地指標獲取,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從而出現了特色小鎮形象工程化、房地產化,甚至債務化。另外,目前一些所謂的特色小鎮,不僅沒有特色,更談不上集聚和宜居。
“產生房地產化和債務化是特色小鎮發展當中必然的。”中管院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王東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目前中國投資領域房地產還是資金比較密集的方向,承載這么多資金的產業和能力的還就得是房地產行業。特色小鎮的建設由于沒有太多討好的退出通道和機制,逐步會演變為債務化,目前能做特色小鎮的依然是社會資源調動能力比較強的機構和公司,所以依然會和其他政府主導的社會化項目一樣。規范依然任重道遠,逐步進行演變,從特色小鎮,千企千鎮,田園綜合體,產城人融合,城鄉一體化的思路和路徑上考慮。
此外,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特色小鎮房地產化的原因還在于特色小鎮建設本身對房地產建設有需求;其次,一些特色小鎮建設的推動者缺少具體思路;再者,一些主政者基于政績沖動的建設數量比拼。
迎來多方面把控
在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有業內專家提出,由企業自行負責投資決策,政府則發揮制定規劃政策、搭建發展平臺等作用。《意見》強調,要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鼓勵大中型企業獨立或牽頭打造特色小鎮,培育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避免項目簡單堆砌和碎片化開發。發揮政府強化規劃引導、營造制度環境、提供設施服務等作用,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要過度干預。
關于特色小鎮出現房地產化現象,《意見》指出,將嚴控房地產化傾向作為重點任務,要求各地區要綜合考慮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吸納就業和常住人口規模,從嚴控制房地產開發,合理確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結合所在市縣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確定供應時序,防范“假小鎮真地產”項目。
此外,《意見》還明確,要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各地區要注重引入央企、國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為特色小鎮主要投資運營商,盡可能避免政府舉債建設進而加重債務包袱??h級政府綜合債務率超過100%的風險預警地區,不得通過融資平臺公司變相舉債立項建設。統籌考慮綜合債務率、現有財力、資金籌措和還款來源,穩妥把握配套設施建設節奏。
閆素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明確了一個思路,即特色小鎮不是簡單的房地產建設,而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發展的概念。要立足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特色小鎮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所以,特色小鎮不可能靠賣房子掙錢能把特色小鎮做好,一定打造好的生態環境把特色小鎮做好。所以下一步特色小鎮的運營顯得尤為重要,特色小鎮打造和運營上,也應該建立長效運營機制。
嚴躍進告訴記者,此次《意見》,最大的特點就是給予了踩剎車的意味,所以也是糾正了過去冒進的投資模式,對于特色小鎮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也使得后續特色小鎮的審批更加嚴格,進而容易形成高質量的特色小鎮項目。
他表示,要防范房地產化與債務化問題,單純打壓意義不大,反倒不如讓各類產業主動進入,這個時候對于土地的利用就會更加節約,也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比如說產業導入以后,一些簡單的房地產項目就不大可能獲取低廉土地,這個時候自然也打壓了房地產化的現象。
當然,要真正解決,關鍵還是要研究市場。嚴躍進建議,后續鼓勵大城市周邊有各類特色小鎮的概念,而一些相對落后的區域,產業管理部門和商業部門需要積極聯系,不能走“小利潤大市場”的道路,而是要走“大利潤小市場”的道路,市場規模小,但是利潤高,這樣各類產業就容易聚集,才是小而美的特色小鎮概念。
王東補充認為,當前只能通過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內需、刺激和拉動內需上下功夫,盡管目前大量資金投向農村領域還不具備條件,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引下,政策引導下會逐步顯現。只有達到資本社會資源的分流才可能解決目前出現的極度地產化。至于債務化的解決,還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政府財政收入及其能力調整。
吳宇哲對于此次《意見》的出臺向記者表示,這對于“小鎮”泛濫的遏制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在當前廣義貨幣M2偏高、實體經濟尚未重振,對房地產的增值部分不開征調節稅的現實背景下,發揮《意見》的顯著作用還需要更細化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