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一判斷對理解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更深入的科學依據。特色小鎮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集聚高端要素、促進創新創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戰略舉措;特色小鎮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實體經濟、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一個戰略舉措;特色小鎮是促進“四化同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帶動民營經濟、區縣域板塊突破發展,帶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三生融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一個戰略舉措。
2017年,是西安市特色小鎮建設的起步之年。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一批“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形成支撐西安大發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長極。如今,西安市特色小鎮憑借創新優勢不斷破殼而出,逐漸成為“產城融合”新亮點和轉型升級“新支點”。
轉變運營模式、發揮區位優勢、聚集特色產業……一個個特色小鎮在大西安破殼而出,點亮著西安經濟發展的未來,也昭示著這樣一種趨勢:特色小鎮將在西安枝繁葉茂,成長為支撐西安經濟發展的參天大樹。
在西安,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是產業園區和風景區的“區”,更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西安的特色小鎮主要指相對獨立于市區,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聚集高端資源和創新要素,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的競爭力,具備可持續發展特征的“非鎮非區”創新創業平臺。
2017年,是西安市特色小鎮建設的起步之年。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一批“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形成支撐西安大發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長極。隨后,我市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目前,我市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扶持政策。今年8月,西安市政府印發《西安市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指導意見》,確定了西安特色小鎮培育和創建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人為本、市場主體、集約高效五個原則。同時,特色小鎮實行創建制,按照“寬進嚴定、分類分批”的原則統籌推進,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分批培育和創建100個左右“產業特色鮮明、建筑風格獨特、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體制機制創新、多種功能集成、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形成“引領示范一批、創建認定一批、培育預備一批”的機制,力爭建成10個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示范小鎮;有2~3個特色小鎮的產業能級達到1000億級;6~8個特色小鎮的產業能級達到500億級;10個以上特色小鎮的產業能級達到100億級。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盡快在全市形成一批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品牌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不斷改善創業創新環境,推動產業聚集發展,豐富區域發展內涵,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根據《西安市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西安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其中明確規定,列入特色小鎮創建類和培育類名單的,按市級重點項目管理,享受市級重點項目的政策和保障服務。其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整體打包列入年度市級重點項目,所含子項目可享受市級重點項目優惠政策。同時,特色小鎮被新列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示范或認定的,分別給予小鎮主體一次性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獎勵等等。
從產業規劃到項目管理,從政策優惠到金融扶持……這些政策的制定無疑將讓西安未來的特色小鎮建設“如虎添翼”。
經過多次分層次、分類別培訓、指導和外出考察,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了加快建設特色小鎮的熱潮。今年4月我市啟動申創第一批特色小鎮,共報送77個項目,35個進入首批創建名單,涉及所有區縣、開發區。其中,已初步運營12個;在建18個;前期階段5個。這35個特色小鎮,3~5年創建期預期總投資1856.13億元,今年計劃投資247.2億元,1~9月,累計完成投資183.5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4%。。
如今,西安市特色小鎮憑借創新優勢不斷破殼而出,逐漸成為“產城融合”新亮點和轉型升級“新支點”。而大西安也在致力于爭取利用五年時間培育和創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建筑風格獨特、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體制機制創新、多種功能集成、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正成為西安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特色小鎮布局正當時
今年7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共有276個小鎮入選,加上2016年10月首批入選的127個小鎮,目前共有403個由官方認定的國家級特色小鎮。特色小鎮,這場發軔于浙江繼而走向全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已成燎原之勢,正在成為競相追逐的新風口。
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鎮,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在2020年前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小城鎮占城市(鎮)總數的94%,到2020年培育1000個特色小城鎮,可以引領全國近四萬個小城鎮健康發展。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年,全國特色小鎮總投資規模有望占到全國GDP 10%的比重。
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特色小鎮?
如果將特色小鎮放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培育國家產業競爭力的高維度來看,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實踐的主戰場之一,特色小鎮承擔著促進城鄉一體化、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重任,被寄予厚望。
中國迅猛的城鎮化發展速度為帶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上一輪城鎮化建設由于缺乏明晰的戰略引領和產業規劃,導致發展不均衡,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明顯。在這種背景下,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勢在必行,而聚焦特色產業,兼具公共和商業屬性的特色小鎮將成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路徑和突破口。
有媒體預計,10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開發,可以帶動數千個省、市、縣級特色小鎮的開發,并逐漸形成30萬億元規模以上城鄉一體化建設,拉動開發投資、實體產業、消費經濟三大方面的增長。
從商業潛力的層面而言,作為一個長期建設方向,特色小鎮所釋放出紅利,將有效拉動投資、產業、消費等方面的持續增長。對企業和社會資本來說,充滿著巨大的機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中的特色小鎮概念板塊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另外有超過30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參與特色小鎮的計劃,涉及房地產、建材、文化、旅游、體育等多個行業。
政策引路,資本躍躍欲試,企業蜂擁入局……國家層面的推動和政策紅利,加上巨大的市場規模所釋放的消費空間,吸引了大量企業、資本爭相布局。作為新一波經濟增長引擎,特色小鎮的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特色小鎮如何建?
特色小鎮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 不做東施效顰
特色小鎮關鍵在“特”。如何找準自身的定位,避免“千鎮一面”、唱“空城計”,成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特色小鎮來說,特色是生命,是活力,是競爭力。如果找不到特色,寧可不建,否則就成了東施效顰,失去了特色的意義。”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翁建榮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要突出特色,以特興城。特色小鎮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充分發揮地方產業的特色和長處,促進特色小鎮做精、做專、做強。”
比如特色小鎮的發軔地浙江,在規劃建設特色小鎮之初,首先深入分析了浙江近年發展的經濟基礎、理論基礎和精神基礎,充分發揮特色產業聚集這一重要路徑和寶貴經驗,賦予新的發展內涵、新的建設路徑、新的組織形式,讓產業優勢煥發出嶄新的生命。
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浙江省提出了一鎮一業,特而強的特色小鎮建設理念。比如圍繞歷史經典產業,規劃建設了茶葉小鎮、絲綢小鎮、黃酒小鎮、中藥小鎮、青瓷小鎮、木雕小鎮、根雕小鎮、石雕小鎮、文房小鎮和香菇小鎮。除此以外,圍繞浙江高端裝備制造、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信息經濟7大萬億產業,又因地制宜地發展了主攻手游的e游小鎮,主攻跨境電商的跨貿小鎮,主攻旅游的游艇小鎮等。
特色小鎮發展要堅持市場驅動 不是孤芳自賞
尊重市場規律,順應市場機制是浙江省特色小鎮成功的關鍵。
特色小鎮的成敗不在于政府是否給帽子、給政策,關鍵在于企業是否有動力,市場是否有熱情。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鼓勵以社會資本為主投資建設,探索產業基金、股權眾籌、PPP等融資路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在浙江,所有的特色小鎮必須聚焦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大功能。四大功能緊貼產業定位,進行融合發展。只有緊緊抓住市場需求,充分利用市場主體敏銳的觸覺、巨大的資源、專業的素養,把市場作為主角和主力,才能讓特色小鎮的發展持久給力。
市場需要什么,在建設和規劃特色小鎮之初,就要有精準的定位。比如杭州西湖云棲小鎮,是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轉塘科技經濟園區兩大平臺打造的一個以云生態為主導的產業小鎮。截至2017年10月,云棲小鎮已累計引進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英特爾等在內的各類企業650余家,年涉云產值超過100億元、稅收超過9億元。“2017杭州·云棲大會”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盛會,吸引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近6萬人現場參會,來自13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萬人在線觀看了大會直播。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推進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研究,并在未來三年對技術研發投入1000億元。
正是堅持市場驅動,杭州西湖云棲小鎮走出了以實現市場價值為目標的特色化建設之路,一舉成功。
特色小鎮發展要堅持彰顯特色 不可淺嘗輒止
“無特色,不小鎮”。特色就是核心競爭力。
深入挖掘產業特色成為浙江省特色小鎮發展的秘訣。比如巧克力甜蜜小鎮,圍繞產業培育和旅游度假兩大功能,以當地自然鄉村田園風光為背景,保留原始水系和原始風貌,通過挖掘巧克力文化內涵,把巧克力小鎮建設成為國內著名的巧克力風情體驗基地、婚慶蜜月度假基地和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再比如紹興黃酒小鎮,以挖掘、傳承黃酒文化為定位,涵蓋黃酒文化國際交流中心、黃酒產業創意園區等項目。游客來到黃酒小鎮,可以親自為兒女釀一壇狀元紅或者女兒紅,封藏于此,心系古鎮;可以坐上烏篷船,品著黃酒,聽著社戲,享受千年古鎮的慢生活;也可以嘗試黃酒棒冰、黃酒面包、黃酒面膜這些時尚新鮮的消費領域。
特色小鎮不是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只有專而深地深化產業鏈,向市場展示產業特色才能做到收獲“壟斷利潤”。江蘇省領導曾表示,“產業園+風景區+文化館、博物館”的大拼盤并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鎮。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讓人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特色小鎮。只有深挖、延伸、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才能真正產生疊加效應、推進融合發展。
因此,在產業細分上,特色小鎮要根據功能定位、產業特色、區位特點,實施“一鎮一策”、分類指導,突出龍頭項目帶動,集聚高端要素,培育一批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細分產業和龍頭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牢牢占據市場份額。
特色小鎮發展要堅持“兩山”理論
不能片面發展
“生態美”是所有特色小鎮的必要條件、共性要求。特色小鎮發展要堅持生態優先,堅守生態良好底線,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基礎上,建設有地域特色和人文底蘊的美麗小鎮。
走進古堰畫鄉小鎮,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千年古樟散發著淡淡幽香、潺潺甌江漂浮著點點白帆,古香古色的小鎮像一幅最天然的繪畫長卷,在古老的通濟堰旁緩緩鋪展。作為浙江省首批通過的37個特色小鎮之一,古堰畫鄉小鎮用自己獨有的藝術氣息和優美的青山綠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匯集于此。
古堰畫鄉小鎮之美,是獨特的自然風光之美、錯落的空間結構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歷史人文之美的有機統一。2015年,古堰畫鄉小鎮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首批創客示范基地,目前,整個小鎮有接近200名創客落戶,各種業態開始顯現。隨著民宿、餐飲等旅游功能的集聚,古堰畫鄉將打造成特色小鎮里第一家5A景區。
特色小鎮發展要堅持集約高效
不宜貪大圖全
“小而美”是特色小鎮與城市區別的最主要特質。德國約70%的城鎮人口生活在2000~10000人的小城鎮里,特色小鎮如果丟掉了“小而美”,就失去了發展最寶貴的資源。
“小而美”也正是浙江特色小鎮的特點之一,在打造時突出“精致”,根據地形地貌,做好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確定小鎮風格,建設“高顏值”小鎮和頗具味道的小鎮。這些小鎮的面積大都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鎮均按照3A級景區標準建設,旅游小鎮標準更高,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
這為西安市特色小鎮發展也帶來有益的啟示:規劃面積上,小鎮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區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土地利用上,要實施動態管理和用地指標調整,統籌安排特色小鎮建設用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間,優化建設用地布局,著力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防止借機“圈地造城”。投資強度上,要堅持高強度投入和高效益產出,每個特色小鎮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以上。
要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品位
要有新內涵
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每個特色小鎮都要有文化標識,能夠給人留下難忘的文化印象。法國普羅旺斯是世界旅游勝地,它是由一系列知名的文化小鎮形成的文化產業集群。它的成功之處是文化產業推動城鎮化發展,以農業為基礎,以忘憂閑適為主題,以意境、文化巨人的魅力為基礎,結合高科技手段,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形成文化產業集群,比如每年戛納電影節就是衍生的文化產業業務。
浙江麗水龍泉青瓷小鎮發揮“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的文化優勢,將“青瓷元素”融入產業,使特色小鎮人文氣息濃郁、產業特色鮮明。西安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名人輩出,讓歷史文化現代化,這是我們建設特色小鎮的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