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郊野第一運動公園”雛形初顯;南陽鎮花雨湖休閑農業核心示范區、劉圩鎮“四野牧歌”肉牛產業示范區成為自治區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伶俐鎮入選南寧市首批特色小鎮,已開工建設……今年以來,青秀區抓好宣傳動員、抓任務分解、抓項目、抓機制,謀劃特色亮點的打造等,掀起了“宜居鄉村”活動宣傳動員熱潮。“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得益于青秀區“宜居鄉村”建設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民生工程在這里落地生根,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變為現實。
1 積極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為了謀劃好“宜居鄉村”活動,青秀區把“宜居鄉村”活動放到城區發展大局中考量和謀劃,在做好南寧市“規定動作”基礎上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增加城區“自選動作”。在2017年至2018年重點實施“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三個專項活動,不斷深化“清潔鄉村”“生態鄉村”活動成效,拓展生態綜合示范區(帶)建設,力爭到2018年底實現城區農村“產業興、服務優、基礎強、環境美”。
青秀區鄉村辦材料組組長黃如桐介紹,青秀區通過對“綠野仙蹤”生態綜合示范帶進行專項旅游規劃,以“創意+策劃”把示范帶產業分散、建設用地不足的劣勢轉化為優勢,打造獨特的旅游體驗。在村坡之間建設10里長的騎行綠道,把示范帶內的加踏坡、團巖坡、那念坡、巴蘭坡、幸福坡5個生態示范村緊密聯結,結合巴蘭坡金花主題、田園采摘野趣等組織專業騎行賽事,開展戶外騎行活動,作為示范帶內鄉村旅游的引爆點。
目前5個坡的村莊改造、產業發展各具特色,標識系統、村坡間的騎行綠道、驛站已建成,“廣西第一郊野運動公園”雛形逐步呈現。“就拿團巖坡來說吧,現在有一家企業租用了幾棟民房作為老人康養民宿,生意火爆。村民既能收租又可在民宿打工,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黃如桐說。
除了積極謀劃“宜居鄉村”活動外,青秀區同時加大工作宣傳,先后組織多個工作組,深入各村屯開展走訪、引導和幫扶工作,發放《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宣傳品和《“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一意見三指南”政策文件摘要》小冊子等宣傳資料3萬份,宣講、解讀了《“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一意見三指南”政策文件》,組織干部召開座談會或懇親會37場次,走訪慰問返鄉人員6500人次,召開培訓會3次,培訓人員1230人,投入52萬元,更新了269個村屯的宣傳牌及路邊候車亭宣傳欄內容。
結合轄區的工作重點,青秀區做好活動資金預算及安排,加強與市直單位對接,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廣泛向社會宣傳,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捐款捐物,目前已投入“宜居鄉村”活動資金3600萬元,完成8個綠色村屯項目、1個民俗民居示范村和鄉土特色示范村項目及40個“一事一議”項目,引入社會化服務機制實施農村垃圾清運服務外包,開工建設1個鎮區垃圾中轉站項目以及2個投資超過1000萬元的鎮區污水處理項目。村民房前屋后越來越整潔,生活環境越來越舒心,村民交口稱贊。
2 著力進行伶俐鎮特色小鎮建設
今年以來,青秀區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重點實施“三民”專項活動,強化生態發展理念,改善農村環境,籌措資金著力打造伶俐航空特色小鎮以及一批特色精致小村。
2016年7月1日,國家三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南寧市下發了《南寧市生態宜居特色小鎮創建實施方案》,青秀區城區政府積極響應。今年5月,伶俐鎮通過南寧市競爭性評選獲得“南寧市生態宜居特色示范小鎮”。
相關負責人介紹,伶俐鎮的基礎優勢,主要體現在區位交通優勢突出、現有資源豐富、重大項目產業集聚3個方面。伶俐鎮處于市區一小時車程圈,距離南寧東站僅32公里;今后南寧伶俐通用機場距吳圩機場僅1小時車程;位于南寧至廣州、桂林至欽州高速公路交會點,湘桂鐵路穿境而過,設有伶俐火車站,黃金水道邕江貫穿小鎮,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
建設特色小鎮,既要“面子”有特色,更要有基礎設施、服務體系配套等“里子”充實。記者了解到,青秀區計劃先期投資1.458億元用于鎮區改造。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劃投入7580萬元改善鎮區基礎設施,鋪設10千米的供水、污水管網及相關配套項目,全面構建鎮區路網布局。此外,新建一座旅游停車場并配備旅游公廁,構建交通旅游標識系統,不斷完善鎮區基礎設施。
同時,推進鎮區風貌改造,計劃投入6000萬元結合航空文化和甜蜜文化,通過空間營造、功能植入、環境改造三部曲,對鎮區風貌進行改造。 此外,計劃投入1000萬元對現有景區、農家樂配套接待設施、園林綠化、小品景觀、休閑器械等進行升級改造,重點打造濱江文化景觀帶,建設文化碼頭、濱水步道、生態濕地公園等,還將對武伶坡、江口及沱江江岸實施水系治理及景觀美化工程,進一步提升生態水平美化環境。
3 下半年持續推進“宜居鄉村”工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令人欣然向往的田園生活正在變為美好的現實。
下半年,青秀區將按照“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專項活動細化方案和計劃進行宣傳、抓好落實,做好特色宜居小鎮、“宜居鄉村”活動綜合示范及“三民”活動示范創建工作,做好重點項目收尾、驗收和管護工作,加強鐵路、高速路整治及建成項目的后續管理工作,確保全年任務全面完成。
在“產業富民”方面,建設一批產業示范基地。打造伶俐鎮油茶產業種植基地、那樟村沃柑種植基地等6個項目;打造劉圩鎮黃花梨林下套種金銀花示范基地提升工程、香芋示范基地建設等9個項目;打造南陽鎮香芋種植基地、莪術種植示范基地、金鋇百香果種植基地等11個項目;打造長塘鎮沃柑示范基地、三紅蜜柚基地等8個項目;打造仙葫開發區福旺達養殖場項目。發展19個行政村集體經濟項目,每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建設長塘鎮、南陽鎮、劉圩鎮、伶俐鎮農旅結合提升改造工程,新增加10家農業產業合作社。
在“服務惠民”方面,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加強就業政策宣傳,完善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充分運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的成果,加強低保對象的復核復審,凡是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要100%納入保障范圍,不符合條件的對象要100%清退,實現“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此外,還將在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全面配備辦公設備,同時給每個村配備2名專職工作人員,做到有場地、有設備、有網絡、有經費等“六有”標準。扶持業余文藝隊伍,做好指導和培訓工作,完成10條健身路徑工程的招投標,全力保障為民辦實事項目按時按質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