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是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重大戰略抉擇。它匯集了新興的產業、優秀的人才、高端的資源,既是新經濟新業態的“前沿”,又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更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塔尖”。特色小鎮的“新”屬性,決定了黨建工作必須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舉措,才能確保不斷夯實黨在“新陣地”的執政根基。浙江麗水特色小鎮數量多、類型多、難點多,黨建工作必須解放思想、創新理念、靈活舉措,主動聚焦新情況、探索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發揮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的“紅色引擎”作用,確保小鎮建設“跑得”又好、又快、又穩。
以新理念建強隊伍。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特色小鎮發展關鍵在人。不在人多,但一定要強,必須創新選才、用才、引才、育才的理念,播好小鎮建設的“種子”。堅持“內外”相濟,既注重內部發力,選好配強小鎮黨建隊伍,加快培育年輕黨員干部,大力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又注重外部借力,引進和培育一批與小鎮發展相匹配的高端人才。堅持“雙向”相通,把企業的關鍵人才發展為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企業的關鍵人才,形成黨員與人才之間的雙向良性循環。堅持“人崗”相適,根據崗位需要選人才,根據人才特性擇崗位,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以新理念鍛造一支政治素質高、責任擔當強、攻堅能力好的特色小鎮建設“生力軍”。
以新模式促進融合。特色小鎮“一鎮一業”,各不相同,黨建模式也要因鎮而異、因鎮制宜、融合發展,防止“兩張皮”。堅持發展模式與小鎮特色相融合,根據特色小鎮產業、企業、行業、協會、區域等不同特色,創新產業覆蓋、龍頭帶動、區域共建、地域兜底等黨建模式,推動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全面覆蓋。堅持組織模式與小鎮形態相融合,根據特色小鎮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創新黨建工作的頂層設計、組織設置和工作方法,推動黨組織體系與特色小鎮業態拓展、組織運行、形態變化的緊密結合。堅持運行模式與小鎮功能相融合,根據小鎮涵蓋的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等不同功能與需求,創新和完善區域化共建、開放式組織生活、多元化要素保障等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與特色小鎮的功能疊加、同步運行。以新模式打造一個黨建工作和小鎮發展目標同向、工作同力、發展同步的“命運共同體”。
以新載體推動發展。抓特色小鎮黨建的最終目的是推動發展,只有主動融入小鎮的建設與管理、產業的培育與壯大、職工的工作與生活,才能真正成為小鎮發展的“助推器”。推進“黨建+管理”,建立特色小鎮共建理事會、黨建聯盟、黨建工作聯席會等載體,協調解決特色小鎮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深化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工作支部、“六小”工作法等做法,補好小鎮的管理和服務短板。推進“黨建+產業”,主動作為贏得地位,深入企業一線,摸清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列出“清單”,用情用心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掃除企業發展的“絆腳石”,精準助力產業發展。推進“黨建+民生”,關心黨員和職工的學習與生活,努力營造“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組織”的溫暖氛圍,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存在感”和黨員職工的“獲得感”,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以新載體打造助推特色小鎮健康快速發展的“紅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