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才有明天”。
近期,美國學者喬爾·科特金和邁克爾·夏爾斯分析了最新的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本土出生的美國人正在離開大城市,“搬到人口在50萬到100萬之間的小城市”。
這種趨勢似乎是國際性的,在中國也有體現。
面對大城市的外溢資源,那些散落在神州大地的小城鎮,就像吸納資源的“海綿”。在時間推移下,它們逐步演化成為產業上“特而強”、功能上“聚而和”、形態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鎮。
去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
在此背景下,杭州、寧波、無錫、青島等一眾城市因地制宜,先后推出一批形態各異的特色小鎮。
當前,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特色小鎮將如何實現“城產人文”高度融合發展?作為工業大市,佛山如何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為全省乃至全國闖出新路?
1 特色產業
瞄準新興產業做文章
18日,寧波港旁,芯港小鎮正式啟建。作為全國唯一的集成電路特色小鎮,芯港小鎮有在談的各類集成電路產業項目20余個,已落戶或意向落戶的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再將目光投向太湖之濱。雪浪物聯網小鎮于16日正式揭牌,是無錫第二座以物聯網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從太湖新城東望,坐落于無錫新吳區的鴻山物聯網小鎮已于2016年11月面世。
放眼全國,特色小鎮正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支點。
2015年,浙江省首開先河,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一批聚焦七大產業、兼顧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鎮”。
隨著中央對該模式的認可與推廣,“特色小鎮”工作迅速在全國鋪開。2016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國培育1000個特色小鎮。
在這波特色小鎮建設熱潮之中,許多城市選擇圍繞本土特色產業做文章,通過提升服務功能、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改革等手段集聚發展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將特色產業打造成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鎮之一,杭州市桐廬縣分水鎮素有“中國制筆之鄉”之稱,鎮上的工業經濟以制筆塊狀經濟為主,共有制筆及配套企業700多家。這兩年,分水鎮通過制筆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妙筆小鎮”,目前中國筆業國際博覽中心已落成并啟用,一年成交額或將超過100億元。
入選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寧波杭州灣汽車智創小鎮,是浙江省內唯一以汽車研發為特色的小鎮。它瞄準的汽車制造業正是寧波的重點支柱產業。2017年上半年,寧波市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6%,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9%。
聚焦現有產業優勢的同時,不少城市還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產業。
截至去年9月,杭州已有44個各級特色小鎮。南方報業佛山云智庫梳理其產業類型發現,聚焦信息經濟、金融、健康等新興產業的特色小鎮,占比高達91%,而這些產業均是浙江省重點打造的萬億級產業。今年,杭州又推出了第二批市級特色小鎮,增加了新興產業的覆蓋面。
回看佛山,近兩年該市打造的北滘智造小鎮、千燈湖創投小鎮,同樣是依托自身產業特色,瞄準智能制造、金融等新興產業。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何鏡堂“支招”佛山:特色小鎮建設必須依托當地產業基礎,要強調產業特色,“沒有產業特色,就做不了特色小鎮。”
2 統籌推進
扶持小鎮各有“奇招”
2016年7月,校園O2O平臺“59store”旗下項目獲得1000萬元A輪融資。這家有著“打造100億美元公司”夢想的企業,創始于上海,但成長于杭州余杭的夢想小鎮。
談及為何選擇夢想小鎮,“59store”的聯合創始人卯申寶表示,雖然受到該小鎮“5年減免租金”等條件吸引,但“集聚效應也很重要”。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底至2017年中期,夢想小鎮4個園區的創業項目累計已超過1000個。
吸引他們的,不只是夢想小鎮所給予的場地、硬件等支持。據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小鎮為入駐項目提供租金、創業導師、社會資本等方面支持,每個創業團隊還能拿到每年2萬元的創新券。
夢想小鎮的“底氣”,來自杭州市對特色小鎮的大力支持。
根據2015年出臺的杭州市《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市級特色小鎮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市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減半返還給當地財政;對市級特色小鎮內為服務特色產業而新設立的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按平臺建設投入的20%—30%給予資助,單個平臺資助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打造特色小鎮,其他城市也頻放“大招”。
致力于打造“蘇派小鎮”的江蘇無錫直接“給錢”:對市區范圍內納入市級培育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在培育建設期間及驗收命名后累計3年內,每年考核合格后給予500萬元獎補資金;江陰市、宜興市范圍內的特色小鎮,在驗收命名后給予一次性300萬元的獎補資金。7月,無錫有3個小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
近年來頻頻發力“創新”的青島,則將重點放在了特色小鎮孵化器建設上,根據青島市《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意見》,對特色小鎮內被認定為市級孵化器的,給予一次性補助100萬元;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給予一次性補助200萬元。目前,青島特色小鎮建設已取得良好開局,2個鎮入選國家特色小鎮,8個鎮入選山東省級特色小鎮。
與上述城市相比,佛山的“手筆”似乎更闊氣。7月28日,《佛山市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市級財政對認定為省級特色小鎮(或列入創建名單)的給予獎勵1000萬元,國家級特色小鎮獎勵2000萬元。
各地對特色小鎮建設如此重視,主要原因在于特色小鎮的建設早已超出“產業”這一經濟范疇。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表示,特色小鎮實際上提供了一種新的城鎮化發展路徑。
3 小鎮未來
城鎮化的新高地
在佛山,鎮域經濟一直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
早在明清時期,佛山已發展成為商賈云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并稱全國“四大名鎮”,
改革開放以來,一批專業鎮推動著佛山經濟飛速前行。西樵的紡織、陳村的花卉、樂從的家具……一個個依托著當地產業集群發展起來的專業鎮,不少已經聞名全國。
如今,打造特色小鎮的浪潮席卷而來。《佛山市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實施方案》提出,要以具備規劃、產業、資金、人文基礎為條件,爭取到2020年建成30個以上市級特色小鎮、8個以上省級特色小鎮和5個以上國家級特色小鎮。
從專業鎮出發,佛山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將走向何方?
《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要通過培育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探索小鎮建設健康發展之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顯然,特色小鎮并不是簡單將專業鎮加工升級,而是探索新型城鎮化的一項重要抓手,突出“城產人文”融合發展。
何鏡堂談及特色小鎮時表示,“特色”二字應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特色”在于“產業特色”,產業是基礎,沒有產業依托就是空中樓閣;第二,“特色”在于“環境特色”,強調城區的合理布局,方便生活,方便生產;第三,“特色”在于“文化特色”,要把嶺南文化融入特色小鎮建設之中,強調文化自信。“我們要改變過往產業區、居住區分離的理念,做到產城結合,并營造人與產業、自然相協調、互動的氛圍。”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認為:“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的新平臺。將低端產業升級或轉移,‘騰籠換鳥’發展高端產業,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服務水平也將整體提升;反過來,城市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也將促進產業的提升。”
喬潤令表示,佛山前30年創造了成功的工業化經驗,希望接下來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創建成功的工業轉型升級的模式,甚至對于很多地方而言,這樣的經驗也是可復制的。不光是引領特色小鎮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由此推動城鎮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