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發展主要指標,到2025 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2件。
《規劃》明確了八大主要任務,包括持續完善頂層設計、著力強化全鏈條保護、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化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加快推動高水平開放發展、著力推進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持續優化提升治理體系與能力。
著力強化全鏈條保護
持續加大保護力度。面向關鍵領域、重點環節、重點群體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商品生產、流通、銷售全鏈條治理,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打 擊力度,做好重大活動知識產權服務保障。整合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量,推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量、執法資源向基層一線延伸傾斜。加強文化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對群眾反應強烈、社會輿論關注、盜版侵權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區域重拳出擊。完善軟件正版化長效機制,加大軟件正版化督查力度。細化立案追訴標準,加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打擊力度。豐富保護手段方法,持續提升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水平。
加強新領域新業態保護。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探索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新模式。完善電商平臺、展會、專業市場、新消費品牌孵化、網絡直播、進出口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快速處理機制。推進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治理,推動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產銷區域同步、政企共治的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加強重大體育賽事知識產權保護。
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
培育高質量知識產權。聚焦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實驗室、本市重大科技項目、院士專家工作站和新型研發機構等,建立健全面向重大需求、前沿領域和原始創新活動的高質量知識產權培育工作機制,推動實施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完善各級知 識產權資助政策,加大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卡脖子”技術專利創造的支持,加強關鍵領域專利創造和儲備。支持培育商標品牌和版權精品。
提升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實施知識產權強企培育工程。引導行業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等加強全球知識產權戰略布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識產權優勢的知識產權強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獨角獸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創新過程知識產權管理,打造知識產權競爭優勢。持續推進中小企業知識產權集聚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培育與幫扶力度。加強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提升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
深化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
推動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強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研究,完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統計機制,探索提升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效能扶持政策。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產業知識產權優勢,加強主導產業支撐。加強“北京智造”、“北京服務” 相關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筑牢產業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根基。支持產業協同創新和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組織發展,推動在大數據、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建設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支持聯盟構建重點領域專利池,促進專利與標準緊密融合。推動知識產權領域軍民融合發展。
培育特色產業。實施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加強質量控制,推進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示范區建設。加強植物新品種培育,打造現代種業培育基地,推進地理標志農產 品品牌建設。強化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產增收。加強對傳統知識、傳統工藝、民間文藝、文化遺產、中醫藥、文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推動文化特色資源轉化為品牌優勢、競爭優勢。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
深化中關村先行先試。加強中關村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園區建設,探索在知識產權挖掘孵化、評估評價、運營轉化、金融創新、維權服務、權屬改革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三城一區”知識產權特色發展專欄中,北京市提出要發揮“三城一區”主陣地作用,打造知識產權特色發展格局。
支持中關村科學城建設世界一流知識產權生態示范區。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在大信息、大健康、智能裝備、能源環保、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支持高價值專利培育,推進將高價值專利融入國際標準。支持知識產權服務高端化發展,培育一批市場化知識產權運營平臺。
支持懷柔科學城建設原始創新知識產權前沿探索區。聚焦原始創新和前沿領域,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深入開展專利導航,推動高價值專利挖掘和全球布局,支持建立知識產權創造和轉化運用全鏈條協同工作體系。
支持未來科學城建設知識產權協同創新區。聚焦先進能源、先進制造和醫藥健康等關鍵技術領域,獲取一批全球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支持完善專利轉移轉化央地對接機制,探索構建要素齊全、運行有效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支持組建醫藥健康領域知識產權聯盟,構筑醫藥領域專利池。
支持市經開區構建知識產權產業承接運用區。聚焦高精尖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智能汽車、智能制造裝備、機器人、生物醫藥、中醫藥和大健康等產業領域培育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探索建設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中心,推動與三大科學城知識產權對接。支持加強產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