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廣東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制造強省建設新局面。
清遠市工商業聯合會提交提案《以智能制造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我市入珠融灣步伐》,建議清遠要牢牢把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和獨特優勢,高質量推進廣清一體化發展戰略,全力構建清遠現代化產業體系,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是清遠產業轉型升級和廣清產業承接的新機遇。
清遠智能制造業發展有較好基礎
《建議》認為,先進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夯實了智能制造推進的基礎。清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量在近年來逐年上升,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等領域開展技術改造的企業數量也在持續增加,為清遠先進制造和智能制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高新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初具智能制造的技術基礎。清遠全市企業在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各級研發機構認定數量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人才高地建設、校企合作深入推進工作方面,收獲成效良好,為清遠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重大科技項目涌現,智能制造發展潛力巨大。一是示范企業領跑先行,提前布局,搶占智能制造風口;如清遠市鈦美鋁業有限公司實現汽車輕量化先進制造轉型;清遠市隆達鋁業有限公司啟動數字化車間智能化改造,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清遠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公司智能制造技改項目被廣東省工信廳納入“廣東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二是騰訊華南云計算基地項目落戶清遠,為清遠帶來最前沿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和服務,助力清遠的產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85%企業信息化仍處于起步階段
清遠市工商業聯合會認為,清遠市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仍存在一些問題。
智能制造的裝備業基礎薄弱。目前清遠將近85%的企業信息化仍處于較低的起步建設和單項覆蓋階段,智能制造整體水平不高;本地化的智能制造供應商較少,服務能力不強,不能適應清遠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需要。
制造業轉型的智能制造方案不足。清遠制造業在向智能制造轉型過程中存在設備投入、技術人才聘用、設備維護等費用巨大的問題,以及生產方式轉型難、聯網協同工作難、指揮調度管理難、產業工人轉型難、適用技術匹配難的“五難問題”。
企業對智能制造的認知不足。部分企業對智能制造的緊迫性認識不清,對智能制造的內涵了解不深,急于求成,且對云上平臺應用信心不足,大多存在觀望心態。
智能制造的人才不足。從總量上看,新興產業領域、跨學科前沿領域人才缺口較大。從結構上看,創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質人才占比明顯偏低,既懂制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跨界型、復合型人才更是緊缺。能匹配智能制造的高技能人才也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求。
建議加快推進關鍵崗位“機器換人”
清遠市工商業聯合會建議,將智能制造產業納入清遠“十四五”規劃重點產業,成立專項工作組,開展清遠企業智能制造現實情況調研,把握重點,建立健全機制,把政策措施制訂與創新實踐驅動結合起來,實施一批重點示范應用項目。
立足省級工業園區和重點制造產業,提升包括金屬、陶瓷、水泥等傳統產業在內的制造業的基礎,努力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材料、先進制造產業數字化生產。進一步統籌安排智能制造多層次的信息系統,積極打造集科技成果發布、產業集聚、創新合作、投融資對接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制造專業化的服務平臺。
清遠市工商業聯合會認為,要加快推進關鍵崗位“機器換人”,通過以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等智能裝備替代人工生產方式,實現“點”上突破。加快智能車間建設,實現研發、制造、倉儲、物流的系統集成,推動制造過程各環節動態優化,實現“塊”上融合。
另一方面,加快發展特色智能裝備產業。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傳感器、數控機床、3D 打印、工業控制芯片等產品和服務,盡快提高清遠智能裝備規模和技術水平。抓住職教基地發展的契機,主要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醫療等新興領域,引導職業教育培育了解制造企業并熟悉信息技術的雙料人才,切實提高智能制造類學科建設的內涵、能力和水平。通過科技政策,引導清遠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在智能制造相關人才引進上,有針對性地給予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和高校共享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