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在能源生產方面,實現了從供給短缺到總體寬松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多輪驅動強勁、保障體系完善的新道路。我國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優化、質量不斷提升,形成了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應體系,從能源工業基礎的“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二是在能源消費方面,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清潔綠色的巨大轉變,走上了節能降耗、集約高效的新道路。受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煤炭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始終在90%以上;改革開放后近三十年時間里,這一比重基本在70%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決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加快推動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加速轉變,清潔低碳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形成了“兩下降”“三提升”的良好態勢:煤炭消費比重下降9.5%,歷史性降至60%以下;單位GDP能耗下降23.3%;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14.3%,天然氣消費比重提升至7.8%,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提升至25.5%。
三是在能源技術方面,實現了從跟隨模仿到并行引領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動力轉換、創新發展的新道路。70年來,經過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我國能源系統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供電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互聯網+”智慧能源、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一大批能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蓬勃興起,成為中國創新創造的熱點。
四是在能源體制方面,實現了從計劃管理到市場為主的巨大轉變,走上了深化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能源生產經營、價格、投融資、外貿、管理體制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五是在國際合作方面,實現了從相對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合作的巨大轉變,走上了共商共建共享、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的新道路。
在2019年9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明確表示:多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清潔低碳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習近平主席多次在相關的國際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30年前后,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峰值,并且要爭取盡早達峰。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要分別達到15%和20%左右。開展“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研究工作,對“十四五”期間的能源作出規劃,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發展目標和任務還是著力加大力度,壯大清潔能源產業,為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奠定堅定基礎。
在2019年12月4日舉行的“2019年能源研究會年會”上,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李福龍針對我國“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問題提出了七點思考。李福龍指出,“十四五”是至關重要的五年規劃期,“十四五”期間經濟和能源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可以概括為“四個期”,分別是:
兩個百年戰略目標的承接期;
兩個非化石目標的承接期;
能源消費增量的結構轉換期;
多個峰值出現或臨近期;
未來10-15年,至少要陸續出現四個峰值平臺期,供需平衡需要考慮2030年之前的化石能源碳中和。
李福龍指出,“十四五”時期,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增長態勢,能源消費總量仍將保持持續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收窄,但能源消費增速放緩;推動能源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發生深刻變化。其中,基本因素中GDP增長,二產仍占相當比例(2018年增加值占40.7%、能源消費占65%、電力消費占69%);但是結構性因素又分別呈現出不同特征。
同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的區域性時段性供需矛盾仍不可忽視。區域性矛盾主要體現在能源資源和消費的逆向分布,總體格局短期不會改變,中東部地區能源自給率需要提高,能源布局和流向需要優化;時段性矛盾主要體現在電力、天然氣等負荷峰谷差不斷擴大,電力最大負荷95%以上持續時間普遍低于24小時,低谷負荷時段,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突出;尖峰負荷時段,供應保障壓力加大。李福龍指出,如何合理安排產能建設與運行調節,統籌供應保障與系統效率是“十四五”規劃中的突出問題之一。
“十四五”時期,能源領域要重點謀求五個方面的新突破,分別是:
著力補強安全短板:供應安全、運行安全、技術安全;
著力推進清潔低碳轉型: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著力構建智能高效的能源系統:需求側管理、調峰能力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構建;
著力推動能源創新開放發展: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國際合作;
著力增進能源民生福祉:增強能源普遍服務能力,滿足電、氣、熱等多樣化能源需求。
在2020年中國水電發展論壇暨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上,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透露,“十四五”期間,國家層面不專門做水電、風電、光電的專項規劃。風電、光伏規劃將含在可再生能源規劃內。
“十四五”期間,能源行業分領域專項規劃共分六個,分別為煤炭、油氣、電力、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體制改革。
“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局踐行國家層面“放管服”改革,讓水電、風電、光電充分競爭,更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
“十二五”以來,風電發展迅猛,均超額完成規劃目標。風電規劃目標已不是“十四五”的重點,其關鍵點在于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十三五”前三年,可再生能源增量在全國能源、電力消費增量中分別占40%、38%,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轉型中尚處于增量補充階段。202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17%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達到32%左右。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預計“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我國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主體。展望未來,可再生能源將逐步進入存量替代、總量主體階段。
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研究重點我國可再生能源國家規劃與地方規劃、各行業間規劃充分銜接、新能源間歇性特征、高效利用問題等難點展開。我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研究方向是:
一是研判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對標吸收國際可再生能源發展先進經驗;
二是做好可再生能源與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在滿足相關規劃、環保要求的前提下,梳理各類可再生能源資源可開發量。
“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可再生能源從補貼推動轉向動力內生,實現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系統的雙向友好性,推動多能互補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研究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和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