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株洲發布《株洲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基本思路》。全文如下:
株洲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基本思路
“十四五”(2021-2025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期。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于解決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株洲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加快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全面優化空間開發布局,調整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二、總體目標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凈土持久戰、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攻堅戰和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四戰兩行動),構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到2025年,進一步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2035年達到“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遠景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三、規劃思路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行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質量,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樹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生態文明。
二是推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源頭抓起,形成內生動力機制,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產業體系。
三是著力全面提升城鄉環境質量,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四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保護和修復并重,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地下水的監測、監控及污染防治。
四、重大項目
1、以清水塘工業區為重點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啟動銅塘灣片區、清水湖片區等土壤治理工程,確保修復土地達到在再開發、再利用的環境標準。嚴格環保管理,加強監管巡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清水塘地區關停企業殘渣殘液的安全處置,確保不發生環境安全風險事故。
2、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氣體整治: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突出抓好油性漆改水性漆工作,完成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推進瀝青生產等行業進棚封閉式管理,全力開展涉揮發性有機氣體的工業企業廢氣的無組織排放處理。
3、“醴陵市淥江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農村畜禽養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加 快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整治。
4、落實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決策,將環保產業作為株洲•中國動力谷“3+5+2”產業體系中5個新興產業之一列入重點建設,推進株洲市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和方向,加快株洲市環保產業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推動和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到環保產業,讓環保產業成為株洲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動力,實現2025年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400億元。
四、保障機制
一是組織體系上,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二是協調制度上,跨流域跨區域形成制度合力,建立完善持續改善環境的長效機制。
三是監督體系上,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四是宣傳體系上,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環保知識,推廣珍視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的理念。
五、近期工作安排
為更好地完成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做到站位高,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前瞻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