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專題會議。
五年規劃,是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目前實施的“十三五”規劃,期限是2016年至2020年。也就是說,明年就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后年就要進入“十四五”了。
“十四五”規劃的意義非同一般!
“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正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將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個關鍵的五年該怎么走?此次會議“劇透”了一些重點。
明確中國經濟所處發展環境
李克強指出,“十四五”時期,外部環境可能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和挑戰更多,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
這一論述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一脈相承。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制定“十四五”發展目標要突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
李克強指出,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發展機遇研判準,把困難挑戰分析透,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實事求是、遵循規律,著眼長遠、統籌兼顧,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工作思路、重點任務,給社會良好預期,激勵全國上下努力奮進。
明確了制定“十四五”規劃的三條主線
李克強說,要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圍繞推動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風險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圍繞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激發市場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上取得更大進展。
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增后勁、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項目,更加注重發揮社會力量作用,著力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增強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促進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延伸閱讀: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正在抓緊起草形成“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組織開展重大專題研究。近期相關部委的表態中也透露了諸多“十四五”規劃的政策信息。
國新辦11月25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邱天朝說,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組織開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各類專項規劃的前期工作,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是其中已經初步明確的重要專項規劃之一。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8月30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要把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一步強化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并與大氣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節能等工作領域更好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