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的時候注意左手要按住紙,不要來回滑動……”在長江路街道武家莊社區新建的公共電子閱覽室里,張大媽正和一幫姐妹們照著電腦上的四折剪紙教程學習新手藝。這些教程來自于全國聯網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遍布我能區的100多個社區電子閱覽室都可以通過它來享受咨詢、培訓、文化節目鑒賞等遠程文化服務。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心靈。從2011年起,我區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努力縮短每一名市民參與公共文化的距離。
市民步行15分鐘可達文化場所
“15分鐘文化圈”,即讓居民在步行15分鐘內就能到達一個文化服務場所。“正在建設的全民健身中心將于今年年底前竣工,游泳館、健身館屆時將面向市民開放,區里第一所公益性質的小劇場也將開門納客。”開發區工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包括市民文化中心、新圖書館等功能在內的市民大廈也在計劃建設中,這些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將進一步縮短‘15分鐘文化圈’的步行距離。”
投入338萬元為169家社區圖書室、農家書屋增配圖書;設立400萬元區級獎補資金,支持基層文化設施提檔;圖書館、文化館、民俗展館以及街道(鎮)文化活動中心全部免費開放……開發區居民早已深深陶醉在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的“文化圈”之中。
圖書館聯盟900萬冊圖書可借閱
“只需要單位出具一份工作證明和200元押金就能辦理借閱證,可以在我們學校圖書館免費借書、看書。”近日,記者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圖書館感受了一把學生時代的閱讀體驗。
開發區圖書館作為國家一級館,藏書30多萬冊,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難以滿足市民閱讀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6所駐開發區高校圖書館的藏書卻不對社會開放,利用率低下。為此,開發區與6所高校約定開放形式、服務標準、資源共享等事宜,成立了圖書館聯盟,市民可到大學圖書館辦理借閱證,免費借書、看書,可借閱的紙質圖書近900萬冊、數字圖書340多萬冊。
自編自排自演登上大舞臺
在長江路街道舉行的“幸福社區大舞臺”優秀節目展演中,一位“新疆小伙”登臺演唱的一首《達阪城的姑娘》博得滿場掌聲。“我這是七十多年來第一次登臺表演,我跟老伴在家練了一個多星期,還好沒在舞臺上丟人。”74歲的“新疆小伙”柳春濟說,“可以說是在老伴的鼓勵下,真正縮短了我與舞臺的距離。”
像柳春濟這樣走上舞臺親身參與表演的市民,在開發區每年多達3萬人次。300多支社區群文隊伍、500人的文化義工庫在文化指導員的帶領培養下,逐步形成了由“群眾看”為“群眾演”、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群文組織活動新模式。為了鼓勵市民創作出精品節目,今年開發區評選出了首屆“文藝創作獎”50件,其中,一部作品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一部小品入選全國“群星獎”復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