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3次提到“軍民融合”,一是把“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二是提出“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堅定實施”的國家戰略,三是提出了“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戰略任務。如何通過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培育湖南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11月2日,記者就此專訪了湖南省首批智庫領軍人才、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曾立。
記者: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出的重大戰略,應怎樣理解深入實施這一戰略對于培育湖南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的意義?
曾立: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當前,世界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浪潮,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大力推進軍民融合,不僅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抉擇,也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是湖南省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重要抓手。我們只有緊緊抓住這個新機遇,把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擺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緊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個戰略基點,才能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記者:從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的要求看,湖南省軍民融合發展目前存在哪些需要補齊的短板?
曾立:近年來,湖南省軍民融合發展迅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不斷增強,但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軍民融合產業增加值占比偏低,行業骨干企業不多,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缺乏;利用軍工能力發展的民用產業規模較小,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民品產業集群;軍民兩大系統相對封閉運行,難以實現資源雙向流動和優化配置,國防專利不能及時轉化民用,大量民口優勢技術、基礎設施和人才也難以在國防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民口企業參與軍品研制,前期投入大、周期長,風險保障措施有限,導致一些企業信心不足;部分傳統軍工企業市場能力欠缺,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生存壓力較大。
記者:您認為推動湖南省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重點是什么?
曾立:軍民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基礎設施、產業、科技、教育、社會服務和應急動員等六大體系。我們要以產業為根本,推動先進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軍民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民用核產業、民用航空、民用航天、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軍民融合優勢產業;抓住構建軍民協同創新體系這個關鍵,促進技術、資本、人才和基礎設施等資源要素深度融合,實現良性互動、相得益彰;按照湖南省“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空間布局,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堅持“產業集群、企業集聚”的原則,聚焦海洋、空天和網絡空間等重點戰略領域,積極推進長株潭軍民融合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湖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注入創新驅動發展的“軍民融合動能”。
記者:怎樣才能將以軍民融合催生湖南省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的戰略任務落到實處呢?
曾立:軍民融合事關重大、涉及面廣,必須堅持黨對軍民融合發展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集中高效的領導決策、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效途徑,充分激發企業活力。要更好發揮規劃計劃和法規制度的引導作用,健全政府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等政策機制,實現軍民融合各利益主體之間的互利共贏,確保一切軍地資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實現“一份投入兩份產出”,確保軍民融合發展的“偉力”充分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