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創新,廈門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培育出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一批千億規模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樣本’。”
傳統化療給癌癥患者帶來很大毒副作用,能否通過精準用藥將其降到最低呢?在廈門生物醫藥港,鄭立謀創辦的艾德生物研發出全球首個ROS1靶向藥物伴隨診斷試劑,通過對腫瘤基因的精確分析,提供精準治療方案,讓數十萬腫瘤患者受益,節約社會醫療成本數十億元。
1985年6月,國務院批準將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島。當月,廈門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這一戰略指引下,廈門依靠科技創新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培育出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一批千億規模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的“樣本”,相關做法被作為福廈泉國家自創區首批18項改革創新舉措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從基礎研究源頭上突破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隨著世界經濟發展、人們健康觀念變化,發展生物醫藥行業已成為各國發展的戰略選擇。然而,生物醫藥領域94%的專利被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持有,這導致我國高端醫療裝備主要依賴進口,這也是我國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突破?
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夏寧邵教授團隊經過多年持續攻關,在類病毒顆粒(VLP)疫苗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在真核表達系統之外開辟了疫苗研制的新途徑?;谶@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該團隊不僅構建了貫穿疫苗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臨床試驗等各個關鍵環節的較完整創新鏈條,還研制出了艾滋病、肝炎、結核等60余項創新診斷試劑,獲得100余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
2012年,我國疫苗領域原始創新領域的一個里程碑——世界首支戊肝疫苗上市;2017年,國內首支宮頸癌疫苗完成臨床三期試驗并申報上市……夏寧邵創新團隊在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上實現突破、落地轉化,引起了“高冷”醫學界的極大關注。
“從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上突破,牢牢抓住創新發展的自主權,逐漸改變受制于人、亦步亦趨的被動創新格局。”廈門大學科技處處長譚忠說。該市引導和支持科技龍頭企業加大前沿技術研發力度,不僅誕生了一批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而且培育了萬泰、特寶、力品多家具有強勁競爭力的企業,推動了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從“跟跑”“并跑”走向“領跑”。
面向國家戰略前瞻布局
一類新藥是指未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被譽為醫藥領域的“全球第一”。特寶生物研發了全球最新一代長效干擾素“派格賓”,是國內首支自主研發的長效干擾素創新藥,也是福建省近10年來首個獲批的治療用生物制品一類新藥,為乙肝抗病毒提供了規范治療的重要藥物,可大幅降低我國肝癌的發生率。
當前,“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然而,醫藥產業是一個周期長、風險高、回報高的產業。以“派格賓”為例,該項目2002年立項啟動,研究前后耗時14年,研發費用高達數億元。如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破解發展瓶頸問題?
據廈門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加強頂層設計、路徑規劃,早在2003年就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列為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3年更是將其列入千億產業鏈群之一;產業鏈中第一個出臺專項產業扶持政策,啟動“生物與新醫藥企業倍增計劃”,積極組織企業承擔代表著生物醫藥產業最高水平的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引領產業向高端優質發展。
“得益于此,特寶生物創立了專業從事基因工程藥物研發的機構,獲得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滾動支持,打造可持續自主創新能力,目前4個國家生物制品一類新藥在研。”廈門特寶生物經營事務部副經理吳雪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