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西昌學院夏明忠校長帶領學校科技處、農學院、動科院、經管院等部門負責人及相關專家奔赴鹽源縣,落實“一院四校四所”戰略合作項目《鹽源縣雅礱江流域
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結題工作并參加鹽源縣雅礱江流域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總結會。該項目是西昌學院推進“校縣合作”、“一院四校四所”戰略合作的重要舉措,得到鹽源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20日上午,夏明忠校長一行與鹽源縣委縣政府、相關部門和雅礱江流域部分鄉鎮領導在平川鎮金鐵集團公司會議室舉行了
規劃項目結題會議。鹽源縣委常委寧建國,副縣長陳永祥,平川鐵礦董事長陳寧,林業局局長黃超嗶,農業局局長潘旭文,水務局副局長何智,畜牧局副局長胡瑋,旅游局局長彭迄壽及雅礱江流域部分鄉鎮領導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鹽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永祥同志主持。
在會上,夏明忠校長指出,經過8個月的辛勤工作,凝聚多方心血的《規劃》終于定稿。同時夏校長代表“一院四校四所”,代表《規劃》編制課題組表達四個感謝。一是特別感謝縣委常委、縣雅礱江沿江經濟開發委員會主任寧建國同志,多次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規劃的戰略和任務,推敲規劃的結構框架,商議調研區域和考察路線等,在規劃初稿完成以后,又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對初稿進行審定;二是要感謝鹽源縣農科局、林業局、畜牧局、水務局、旅游局、統計局以及雅礱江沿江經濟開發委員會辦公室的各位領導,作為雅礱江流域農業產業發展的引導者和探索者,為規劃編制和修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三是要感謝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對課題組實地考察調研提供大量幫助的沿江15個鄉鎮的各位領導,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本規劃的編制工作是難以完成的;四是感謝參加鹽源縣發展戰略聯盟的“一院四校四所”的領導和直接參與規劃編寫的各位同仁。
同時,夏校長闡述了在農業產業規劃編制過程中堅持的五項原則。一是特色優先原則。堅持優勢優先,突出特色產業的基本原則,打好雅礱江品牌,為此,立足沿江區域實際,發揮資源優勢,以提高比較效益為目標,以特色產品產業開發為途徑,做大庫區水產養殖業,做強中山特色林果業,做優煙草產業,做精高山畜牧產業,做活沿江觀光農業,做深山地農產品加工產業,推進‘推進生態、科技、精品、集約、開放的沿江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模式’。二是生態保護原則。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并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重發展數量,更要注重發展質量。三是科技支撐原則。堅持提升科技含金量,示范推廣,強化培訓,提升素質,注重科技轉化。四是市場導向原則。堅持圍繞市場需求,在可期的時間內強化產品營銷,推進農產品走出大山,最終增加農民收入。五是基地示范原則。堅持工業抓園區,農業抓基地,通過基地示范帶動,引導農民走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
夏校長總結了規劃編制過程中積累的四條基本經驗。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周書記、亞夫縣長親自布局,出謀劃策,定原則、定思想、定人員,尤其是寧常委直接領導和親自參與。因此,此項工作凝聚了鹽源縣委縣政府的思想理念和集體智慧。二是多方協作謀求發展。“一院四校四所”,尤其是農科所、林科所、熱作所、畜科所等單位參與,密切合作,縣上各委局辦以及沿江15個鄉鎮的共同努力,,這是一項多方協作共謀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成果。三是立足基層直接地氣。沿江15個鄉鎮有關領導同志的直接參與和大力支持,為規劃編制工作準備資料,提供調查數據以及典型案例。因此,本次規劃的內容反映了基層鄉鎮的生產實際。四是多學科聯合攻關。針對山地經濟特點,借鑒九龍縣雅礱江流域發展戰略研究的前期成果,集農學、動科、農產品加工、經濟管理等多門學科專家教授聯合攻關,因此,規劃編制過程中堅持了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結合,管理學與經濟學結合,農、工、商、旅的結合,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綜合的研究成果。
針對規劃的貫徹和實施,夏校長強調,規劃是藍圖、是施工表,如果沒有建筑師、工程師以及廣大施工者,規劃就只是一張白紙,甚至于變成廢紙;規劃是作戰圖,是領導決策的依據,如果沒有師長、團長及廣大士兵,城池不可破,戰役不可勝。為此,建議鹽源縣委縣政府盡快組織規劃的實施,盡可能讓規劃產生實際效益;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規劃》,并且與規劃編制單位及時對接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鹽源縣委常委、縣雅礱江沿江經濟開發委員會主任寧建國同志在總結會上指出,《規劃》回答了鹽源縣雅礱江流域農業產業未來5至10年“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三個重要問題。核心是明確了做什么產業。《規劃》提出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包括指導思想、產業定位、發展目標。同時明確了為什么要發展這些產業。《規劃》分析了沿江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沿江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的方向。第三,《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和保障措施,具體包括組織保障、資金保障、政策扶持等。
寧建國同志強調,《規劃》內容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三大特點。科學性體現在《規劃》是在充分分析當地產業發展現狀,充分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條件包括區位條件、資源條件、產業配套條件,充分了解當地農業產業環境現狀,包括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融資環境、人才環境的基礎上形成的;《規劃》是在鹽源縣整體發展戰略基礎上形成的,是在充分征求當地農業生產一線領導、干部、群眾發展意愿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專家教授運用現代科技知識,綜合創新形成的,絕不僅僅是對沿江產業發展現狀簡單匯總。系統性體現在《規劃》是對雅礱江流域農業產業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注重各個子規和總規之間有機銜接。整個規劃由農業產業總體規劃和八個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子規組成。這幾個規劃既獨立成篇,又相互耦合。各個子規劃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規劃,分開后又成為相對獨立的項目產業規劃;該規劃既可作為縣委縣政府和有關行政職能部門決策參考的依據,又可作為申請涉農基本建設項目資金儲備項目,為鹽源縣雅礱江流域15個鄉鎮未來5-10年農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操作性體現在《規劃》的針對性強,注重實用和實效。規劃是在與縣上各職能部門、沿江各鄉鎮以及雅工委多次交換意見的基礎上,反復修改,最后提出“生態、科技、精品、集約、開放”的沿江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即以發展生態農業、科技農業、精品農業、集約農業、開放農業(簡稱沿江區域“五個農業”)為主體的沿江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模式。這一定位既與鹽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發揮區位、資源優勢,高點站位,重點突破,形成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理念不謀而合,同時又考慮了雅礱江流域山地農業經濟的域情。
在結題會議上,副校長陳小虎教授對《規劃》編制過程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總結。金鐵集團總經理陳寧圍繞集團公司在沿江區域踐行“工業反哺農業”戰略和落實《規劃》具體內容做了主題發言;鹽源縣副縣長陳永祥同志要求鹽源縣各局、辦及沿江各鄉鎮要針對《規劃》制定專門工作方案,落實規劃相關內容,并提出鹽源縣將在規劃編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校縣合作”成果,深化“校縣合作”內涵。
會上,各位專家教授、各局領導以及鄉鎮負責人就《規劃》的實施深入交換了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