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欽州市政協緊緊圍繞中央和自治區關于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要求,積極創新履職方式、做足履職功課,以委員為主體,助推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欽州市“一帶一路”南向通道陸海樞紐城市建設中展現政協履職新作為,彰顯委員履職新風采。“好主意”讓特色產業享譽國內外“好主意”讓一批“欽”字品牌響亮國內外,讓一批新產業拔地而起。
市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助推打贏脫貧攻堅為己任,突出示范引領作用,班子領導率先垂范,深入欽州市各縣區農村、企業和扶貧聯系點,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組織政協委員開展特色產業發展等多項專題調研視察活動。
市政協委員積極圍繞欽州市大蠔、對蝦、青蟹、龜鱉、富硒產品、荔枝、柑橘、紅椎菌、海鴨蛋、官垌魚等特色產業發展建言獻策,著力推動培育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欽”字品牌,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建言利用“互聯網+”“旅游+”“生態+”等模式,做強農村電商、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新業態,切實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謀實策、建良言。“金點子”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拓展“朋友圈”,織密“聯絡網”,支出“金點子”。市政協充分發揮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號召和組織委員圍繞鄉村特色產業培育、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等重要問題積極發聲,通過有針對性地支招獻策和引資幫扶,不斷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今年以來,委員們通過提交提案、大會發言材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從多個層面不同角度積極反映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困難問題,提出許多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金點子”,引起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
今年上半年,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大會閉幕后,市政府召開吸納市政協五屆三次大會發言材料成果工作座談會,專門研究吸納《加強扶貧車間建設,提升精準扶貧實效》等委員在大會上發言提出的意見建議。今年下半年,市黨政領導和市政協領導領銜督辦《關于加強欽州市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強扶貧車間建設,提升精準扶貧實效的建議》等重點、熱點提案,切實促進扶貧領域問題得到進一步推動落實。
在市政協的大力推動下,在委員們的持續關注和呼吁聲中,2018年欽州市計劃創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3個、縣區級示范區8個、鄉鎮級示范園43個、村級示范點326個,強化了示范區建設頂層設計,促使示范區建設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先行區。截至今年8月底,欽州市認定就業扶貧車間72家,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634人。“好聲音”讓民聲民意真實傳遞
傾聽心聲,反映民意,在鄉村振興中發出“政協好聲音”。
為進一步拓展政協工作空間,增強工作活力,市政協將政協組織向基層延伸,在委員比較集中的部分鎮(街道)設立政協委員聯絡站。委員聯絡站積極傾聽民聲,了解民情,成為政協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車”和基層委員履職的新平臺。
市政協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加快推進欽南區大番坡鎮青龍村、欽北區平吉鎮榃蘭村等貧困村的村屯硬底化道路、村級文化服務中心、人飲工程、路燈安裝等項目建設,盡心盡力幫民困、解民憂,贏得了群眾的稱贊。
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醫療扶貧、文化扶貧、生態扶貧……政協委員在幫扶活動中各施所策,各展所長。今年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期間,港澳僑界政協委員和嘉賓主動捐贈98.45萬元,專門用于支持脫貧攻堅和捐資助學。其中,500多名貧困學生領取“張原天博士獎學金”30多萬元,家庭生活困難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目前這項活動還在持續開展中。(記者 尹莉莉 通訊員 孫培春 潘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