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并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農灣走在行業發展前列 升級產業特色田園綜合體
日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葉貞琴、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四川省農業廳廳長祝春秀、涼山州委書記林書城、副州長何紹忠、德昌縣委書記瓦西亞夫及相關領導一行二十余人來到德昌光伏農業園區及農灣德昌農業創客空間視察。昌盛集團副總裁、農灣農業創客空間創始人隋海周全程陪同。
視察期間,韓長賦對昌盛集團光伏農業運營的模式、農灣農業創客空間的服務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昌盛集團能夠將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搭建農灣平臺為進駐園區的企業提供服務,用產業帶動當地老百姓創業就業,將農村、農業、農民聯動,依托成熟的產業基礎創建具備當地特色的田園綜合體這一發展方向給予肯定。
作為扎根于山東青島的農業垂直領域創新創業孵化平臺,農灣已走在了農企孵化、農業投資、農業產業鏈整合等行業發展的前列,依托昌盛集團遍布于全國28個省87個縣市的近百座光伏農業園區、10萬余畝光伏農業大棚資源,成功為具備當地產業特色的田園綜合體進行了專業升級,位于四川涼山的德昌農業創客空間也在全國布局的20個農灣農業創客空間之列。
讓新農人更容易賺錢 實現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
一直以來,農灣秉承“讓新農人更容易賺錢”的使命,通過為可控園區甄選、引入與孵化適宜當地產業特征企業的方式;助力優勢產業升級、做實當地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進而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綠色發展,并帶動一批有想法的農特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相關領域的新農人加入園區進行創業、帶動當地老百姓創業就業,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加速融合。
為幫助新農人實現創業夢想,農灣不僅能夠以股權合作的方式為農業創業者提供即時啟用的溫室農業設施,以此最大化降低農業創業的投資風險,還可通過發起成立并管理的逾10億規模的農業產業基金對入駐企業進行風險投資。此外,又區別于一般的金融和投資機構,基于可控園區的封閉管理、在孵企業的供應鏈條等核心優勢,農灣還創新性的引入了適配農業垂直領域的金融服務產品,為農業創客又解決了經營周轉資金這一核心問題。
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為新農人提供多元增值服務
有專家指出,打造“田園綜合體”是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而農灣農業創客空間則是升級田園綜合體、助推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又一核心要素。除提供生產資料與金融支持以外,農灣平臺上的近50家農灣系服務提供商還可以為農業創客提供從種子期直至IPO 全周期的增值服務,包括但不限于創業輔導、融資輔導、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產權服務、農技培訓、檢測認證、品牌體系搭建、電商上行、政策申報、上市輔導等等,并創新性的引入了“農灣券”返還模式,用金融服務收益給養增值服務提供商,真正在平臺上打造出了有生命力、可持續發展的孵化生態系統,實現了多贏目標。
最終,將靠自有品牌體系打造團隊、自有垂直領域電商平臺、深度合作的集采統購渠道機構、高端客戶資源等核心優勢,實現入孵企業農特產品溢價銷售,完成“把有‘品’的農產品賣給有‘品’的人”的整個使命實現路徑,最大程度的解決了對企業發展有限制的生產資料、周轉資金、增值服務、銷售渠道等各個環節的壁壘。
迄今為止,農灣全國在孵涉農中小微企業600余家,參股企業57家,入孵企業年營業額達2億元,總估值達5億元,累計獲得投資愈1億元,累計帶動就業人數2000余人,吸納應屆畢業生200余人。
未來,農灣將繼續發揮其在田園綜合體的核心升級要素作用,致力于屬地的一二三產業的產業鏈整合,并形成標準化運營體系實現可復制、形成快速規模化的發展,全面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踐行韓長賦部長的殷切希望:要好好帶領當地農民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