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8日,市委書記李嘉在高新區開展專題調研時明確指出,高新區作為珠海形象主門戶、高新技術產業主戰場、科技教育主陣地、文化展示主平臺,既要認真總結過去20年發展歷程,更要科學謀劃未來20年的發展思路,要著力打造科技強區、文化強區、生態名區、和諧社區,當好珠海科學發展主力軍。
12月21日,市委書記李嘉在高新區創新發展工作會議上又明確提出,高新區要圍繞打造珠海經濟發展“主引擎”、參與全球經濟中高端競爭“主力軍”、生態文明與科學發展“主展示區”的目標,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創新型高新園區。
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構建“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高新區作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是珠海經濟發展三大引擎之一,在全市產業發展戰略布局中舉足輕重。在新一輪大發展中,高新區又該如何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對此,高新區人有著清晰的發展思路: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四個主”的目標定位,以戰略提升為抓手,以推動自主創新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主導,以濱海智慧新城建設為主線,以民生福祉提升為根本,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推動“藍色珠海、科學崛起”,為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作出應有貢獻。高新區黨委書記郭毅在介紹情況時堅定地作了如上表示。
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目前,高新區已初步形成以軟件與集成電路設計、生物醫藥、智能家電、打印耗材、智能電網、先進制造等為主的六大產業集群,同時在科技創新海岸集聚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上市企業,為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注入了活力。
“今年高新區要按照打造高新技術產業主戰場的目標任務,實現從企業扎堆向產業集聚、從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從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的轉變。”在高新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川看來,創新“一區多園”體制成為實現這一轉變的重中之重,通過資源集聚、政策聚焦來深化戰略合作,提升戰略地位。
為此,高新區將加強創新型產業集群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園一特色”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新格局。
據介紹,高新區財政將設立總額2億元的專項資金,每年引進和培育4家“金種子”創新創業團隊,力爭5年內引進20個掌握核心技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打造“人才特區”和“創新高地”,為打造創新性產業集群提供人才保障和項目支撐。高新區還將著力推動企業上市,重點推動健帆生物、全志科技、派諾電子等重點企業上市,力爭三年內有10家企業成功上市。
在引進創新團隊和推動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同時,實施“雙百”計劃,著力引進和培育100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下一代網絡企業和篩選培育100家成長性好、呈跳躍式發展態勢的“瞪羚”企業;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互聯網、智能電網等重點產業領域,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加速產業上下游快速集聚,打造高新產業集群。
構筑自主創新高地
在全國高新區當中,珠海高新區經濟規模總量不算大,但自主創新能力卻一直讓同行刮目相看。“我們要繼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依托轄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孵化器等資源,發揮人才、平臺和技術集中的優勢,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筑牢自主創新高地。”楊川信心滿滿。
創建大孵化體系、創新科技金融體系、創建科研平臺體系,成為高新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具體舉措。今年高新區將積極探索“產學研”和“政孵投”六位一體的以風險投資為催化劑的大孵化體系建設;創新科技與金融結合模式,大力引進信用擔保、風險投資、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包括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擔保資金和政府創投引導基金等在內的覆蓋企業成長全過程、多層次的科技金融體系。
此外,今年高新區財政將加大科技投入,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機構建設的資金投入,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大力支持園區企業申報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利,鼓勵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雙軟企業,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
楊川透露,今年還將加大政府引導基金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珠海紅杉資本、珠海招商銀科等風險投資機構和“成長之翼”、企業增信平臺等融資平臺的作用,吸引境內外天使投資人和風險投資機構,促進技術項目與風險資本對接,對發展潛力好、爆發性強的企業給予扶持和培育。
創新不是單打一,而是社會的系統工程,包括產業政策、投融資環境、服務體系,創新必須孕育于創業中。楊川認為,高新區的獨特價值在于培育了市場化的創業環境。“各類主體聯結成有機的自主創新生態體系,凸顯了創新資源云集效應。”
建設濱海智慧新城
“今年,高新區將以‘珠海形象主門戶’為目標,發揮人文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化特征、珠海特點、唐家特色的珠海北部濱海智慧新城。”楊川認為,在新城建設上,高新區已全力推進科技創新海岸、前環總部組團、后環商貿組團、淇澳生態組團的開發建設,但區域之間交通聯系不夠完善,園區配套服務不能滿足需求,城市建設總體水平較低。
為此,高新區要樹立園區建設就是新城建設的理念,在園區建設中要始終堅持把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融合,將園區規劃與城市規劃接軌,促進產業發展帶動新城建設,著力打造“藍灣智島、產業新城”,樹立產城結合發展新典范。
“建設濱海新城必須發揮高新區作為珠海市高端要素聚集功能區和創新發展示范基地的作用,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各種商務休閑設施。” 楊川認為,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唐家灣地區現有的科技創新海岸、大學城、體育場館、山景濱海和島嶼資源、古村古鎮等各種資產存量;通過完善營商、休閑和居住的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吸引世界商務精英薈萃唐家灣。#p#分頁標題#e#
今年高新區將大手筆、高標準科學編制“智慧唐家”總體規劃和淇澳島、金鼎等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海岸北圍片區、廣珠城際軌道珠海北站TOD用地、前環總部片區土地開發建設,加快推進金鼎中心區建設,加快推進情侶北路北段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拉開新城建設總體框架。
在濱海智慧新城建設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學小鎮”建設將成亮點。今年高新區將啟動“大學小鎮”建設,以會同村整體保護開發為切入點,整合轄區各類科教資源,把高校建設與特色城市建設相融合,建設“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青年領袖拓展營地”,打造大學與古村文化共融、創新互動、成果共享公共平臺。同時,唐家灣鎮的規劃也將與“大學小鎮”融合,以南方文化產業園為基礎,規劃建設創意產業園區,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打造“創意唐家”。
創新發展戰略提升 “三步走”
未來20年,高新區在創新發展戰略提升上將分為“三步走”,實現“三大目標”。
第1步
用五年時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按照“經濟發展要能參與全球中高端競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主戰場”的工作要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引進、培育、扶持 “兩少兩有兩高”項目,實現企業扎堆向產業集聚、從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從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力爭到2017年,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在廣東省乃至全國率先建成小康社會。
第2步
用10年時間,建造一座濱海智慧新城。圍繞企業創環境、圍繞產業建新城,科學規劃、從容建設,扎實推進珠海北部濱海智慧新城建設。力爭到2023年,基本建成以突出綜合性城市功能為主,以高質量的濱海景觀為特色,高新技術企業扎堆、高素質人才集聚、創新資源集中的珠海北部濱海智慧新城。致力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成功打造產城一體新典范。
第3步
用20年時間,打造幸福型美麗灣區。按照“環境宜居能與歐美先進國家相媲美”的要求,遵循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原則,重點發展幸福導向型智慧產業,重點突出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珠海形象主門戶。力爭到2033年,經濟總量和質量大幅提升,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創新創業更具活力,經濟實力、區域創造能力、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建設成為最具成長活力的企業家園、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高地、最具幸福魅力的智慧新城,打造成為珠江口西岸幸福型美麗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