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市工業園區集中集約集群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去年以來,通過定目標、建機制、搭平臺、優環境,堅持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原則,切實推動園區產業規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土地資源、基礎建設、服務體系六個統籌發展,全市已初步構建起“2+8”園區發展格局。即德陽經開區、德陽高新區2個國家級園區,旌陽、羅江、廣漢、什邡、綿竹、中江6個省級園區,成德工業園、德阿產業園2個飛地園區。
規劃和招商引資齊頭并進
據了解,德陽市確定了工業園區由“1.0階段”傳統型產業園向“2.0階段”創新型產業園轉變發展的思路,明確了園區年均增速46%的目標。通過實施“靶向”招商,建立招商引資重點在談項目庫,定期對簽約項目落地推進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并納入年終考核。同時建立工業項目準入審核機制,嚴把項目源頭關,目前已審核備案“和樂智能制造產業園”等30余個項目。
此外,對全市工業集聚點進行清理,明確企業不得在園外建設新增用地項目。探索依托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建設“飛地”園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將成德工業園、淮州新城共同打造成“雙子產業新城”。
要素保障和服務雙管齊下
據摸底,全市園區規劃工業用地面積占園區實際管轄面積的35.4%。其中,已使用工業用地面積占規劃工業用地面積的54%。在摸底基礎上,我市建立了“土地池”管理機制,統籌用好年度工業用地30%指標,確保全市重大項目土地供給。對閑置及低效利用土地開展清理處置,目前已整改66宗土地,共計0.5萬畝,提高了存量土地利用率。
今年以來,德陽市加大對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支持力度,爭取國家、省級園區相關資金2960萬元,同比增長74.1%,撬動更多金融、民間和社會資本支持園區建設。與此同時,服務園區的融資平臺、擔保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日趨完善,省級及以上園區已全部納入“園保貸”試點,放款總額2.7億元,貸款余額約1億元,均居全省第一。
據悉,10個工業園區中已有7個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綿竹經開區成功升級為省級高新區,德阿生態產業園區申報省級經開區已結束公示,我市高新區數量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德陽市已擁有2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4個省級特色產業基地,同時獲得了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全國裝備電纜及電氣配套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長江經濟帶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區、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等稱號。(記者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