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重要老工業基地的長春,制造業一直是立市之本。2016年11月30日,長春市正式獲批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如何落實國家戰略,攀登制造業新高地,推動“長春制造”向“長春智造”“長春創造”轉變?在6月25日上午召開的打造東北工業基地新名片——長春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院士專家座談會中,專家學者們“把脈問診”,暢所欲言,紛紛提出建議和意見。
“裝備制造業發展,近年來從吉林省到長春市都有長足進步。隨著工業化步伐加快,我國現在已經成為裝備制造業全球第一大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發展迅速。與這些地區相比,東北老工業基地相對滯后。”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常務秘書長吳幼華說,如何縮短差距、迎頭趕上?長春市要充分發揮優勢和強項,通過抓改革、抓創新、抓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速。
“去年11月份,在參加評審長春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時,我來過這里,光機所、長客、‘吉林一號’衛星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處長延建林說,長春市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目標清晰明確,那就是做強汽車、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做優軌道客車、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
延建林說,智能制造是一個技術不斷發展、不斷更新迭代的過程,包括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推進。在“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數字化制造,把整個生產系統的數字化工作做扎實,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把互聯網和云平臺加進來。
“我認為智能制造的第一標準是產品質量,而不在于制造過程中的少人化或無人化。不管用什么辦法做出來,我們的產品質量要在世界上被眾人稱道,這是智能制造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陸大明認為,長春作為老工業基地,制造業基礎雄厚,要加強智能制造基礎支撐,強化政策支持,通過轉型升級,使長春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中國的汽車產銷量,連續八年世界第一,從稅收、就業等各個方面,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中國汽車制造裝備創新聯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韓鐳說,長春有著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應該根據市場需求研發產品。“中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個地方的市場需求不一樣。要針對不同需求,提供不一樣的產品,將汽車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美國工業互聯網,都把智能制造作為優先行動,其最核心、最基礎的就是互聯互通和信息集成。”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智能制造戰略推進辦公室副主任于美梅認為,長春要發展壯大汽車產業,推進智能制造,關注汽車與汽車之間的互通、汽車與交通系統的互聯,非常重要。“要提高產品研發質量、制造質量、運維質量,推進管理系統改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