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壯大經濟總量的同時,十分珍惜寶貴的土地資源,從強調項目“塊頭大”到細摳“畝產”效益,通過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建設占地少、利用效率高,促進科學發展,促進生態與經濟和諧發展的新路子,極大豐富了土地節約集約工作的內涵,顯著提升了區域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進一步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規劃引導“控地”。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原則,突出規劃引領管控,根據土地資源承載能力確定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既控制土地資源供應總量,又嚴格制定發展界限,全面加強土地用途管制。積極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報批等工作,切實完善土地利用規劃與產業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相銜接,防止囤積土地、圈而不用現象的發生。
產業集聚“節地”。瞄準前沿創新技術,按照要素集約、產業集群服務配套的原則,在開發區內規劃出10大產業園區,搞好同類企業上下游產品的搭配,產業鏈條的銜接,資源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土地資源的配置也圍繞產業向低碳發展方向集聚。
提高門檻“限地”,充分挖掘土地潛力。制定了入園企業評審制度,對不同的產業項目設定不同的準入“門檻”,優先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項目,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對項目投資強度、容積率等作出嚴格要求,規定新入園企業的項目投資強度由原來規定的每畝不低于100萬元提高至每畝不低于350萬元,投資強度達不到的核減其用地面積或不得入園。
內涵挖潛“騰地”。在嚴格按照市政府下發的《工業用地準入標準》相關規定落實土地供應面積的同時,依法有序地開展低效存量土地的處置工作,采取依法收回、收取閑置費、有償收購等措施清理開發園區閑置土地,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地供需矛盾。鼓勵企業在不增加用地面積的前提下增資擴股、鼓勵企業之間通過資金、技術合作實現強強聯合,通過“騰籠換鳥”、退二進三、分割置換等舉措,盤活低效用地。
高標準廠房“省地”。“向空中要地、要資源”,明確除特殊工藝的確不能使用多層廠房的項目外,一律建設多層廠房。同時加強土地供后監管,對已批準征收的新增建設用地實行全程監管,嚴格執行土地履約保證金制度,確保項目按時發揮效益。(http://www.hengfa666.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