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湖北省宜昌市農業局、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共同主辦的2017第四屆中國茶業大會在湖北宜昌市五峰縣舉辦。本次會議的嘉賓們不僅對茶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總結,還對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并對如何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一些新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美學與現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評審專家張成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隨著國內鄉村旅游的興起和大眾休閑度假需求的持續攀升,茶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越發緊密。他認為,促進茶旅融合發展、打造田園綜合體既能讓茶產業豐富旅游業態,又能讓旅游業助力茶產業轉型升級,是一條可操作性強、符合當下發展的光明之路。
張成源介紹,我國是以農耕文明為主體的農業大國,鄉村農業資源十分豐富,但就目前來看,這部分資源還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田園綜合體是融合農業與旅游業的重要載體,更是打造和實現田園旅游的重要載體。如何打造田園綜合體?我認為要弄清楚五方面問題,一是田園綜合體的概念目標,二是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標準與發展原則,三是田園綜合體的打造理念,四是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五是田園綜合體的國家試點立項標準。”他說。
他認為,田園綜合體的打造將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農旅融合新模式,它可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樣本,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改善城鄉居住功能,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全面提升;可以成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新支點,以城帶鄉、以旅促農,成為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新模式;可以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轉化三農發展的新抓手,讓投資者增加利益,讓農民充分受益;可以成為農民脫貧的改革新模式,讓農村成為“希望的田野”。
他說,打造過程中,要做好基礎建設、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方面的規劃,處理好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關系,將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路徑。同時,圍繞田園綜合體的打造目標,要抓好生產中心、生態體系、服務體系和運營體系的搭建,突出本土特色、強化組織領導、科學編制規劃、嚴格試點項目、加強資金監督和考核評價,及時總結試點經驗。
此外,他建議,田園綜合體要以旅游產業為先導,尤其鄉村旅游必須作為先導產業重點發展。“田園綜合體必須包括農業、加工、制造、餐飲、酒店、金融、工商、旅游等行業。要以文化為靈魂,把傳統文化和風土民情等一系列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發掘,轉化成生產力。要以冷鏈物流和自動化為支撐,現代化的交通通信、物流、信息流、冷鏈流等是田園綜合體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必須要打通。要以產業體驗為孵化,讓游客在這里能夠體驗生產過程,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享受良好的生態環境。田園綜合體的整體感覺則要符合詩意棲居地的定位,其能夠激活鄉村價值和歸屬感,同時實現休閑度假的功能。
此外,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應滿足產業功能復合,對一、二、三、產業進行充分聯合;景區化與園區化進行有效結合,做有吸引力的田園景觀和文化,吸引企業積極參與打造;創新土地整治模式,通過村莊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協調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產業和農村融合發展;創新農業合作投融資模式,調動企業、農民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張成源強調,各地在打造田園綜合體時務必注意,這些農旅項目要具有不可復制性、唯一性和可持續性,才能實現其良性發展。此外,我國大部分旅游景區都在鄉村,休閑農業成為傳統景區擴容提質與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以農促旅、以旅帶農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未來,要通過“旅游+”的融合發展思路,實現旅游企業從單獨獨享向資源共享轉變,游客消費方式由單一向復合型轉變,旅游發展從全域旅游向全域休閑體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