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縣在2016年上半年經濟工作會上,西充縣委書記陳澤斌提出,“發展現代農業,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關鍵在科技、 出路在科技、潛力在科技。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西充正全域打造“中國西部現代農業公園”,圍繞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建設,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激活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智慧農業” 改變農民對農業的認識
記者在西充生態農業大棚里看到,蔬菜瓜果的莖蔓間,分布著各種感應儀器和噴灌系統,實時監控著大棚里的溫度、濕度。“農作物到底缺不缺水,缺不缺肥,通過這個監控系統,大棚里的氣象信息就可以一并監測到。”西充縣金科現代農業種植園管理員趙克勤告訴記者,每天他通過電腦就能實時看到作物的長勢。
在百科園區的養殖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坐在控制室里,通過每個豬舍內高高掛起的360度監視器,遠程觀察到豬舍內的實時畫面,每頭豬的狀況都一覽無余。據了解,“智慧農業”是集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它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讓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實現綜合、全面的應用。
目前,該縣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基地20萬畝,并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先后獲得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等12個“國字號”殊榮。2015年,該縣農業生產總值達42.7億元。
高校聯姻 引進國際農業創新技術
“建設現代農業,就必須加快農業科技和裝備體系建設。”西充縣農牧局局長郭崢嶸告訴記者,為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西充積極引進適宜丘區的現代農業機械化設施,在水稻、油菜、玉米等農作物實行機械化播種和機械化收割作業、機械施肥,機械防蟲作業。為了加快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西充一邊加大對良種繁育、病蟲防治、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推廣,一邊與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合作,引進土壤改良、生態養殖、智能大棚育苗等技術;與臺灣合作,引進有機葉面費生產、滴噴施肥、果蔬儲存等技術。
為了推動農業新技術的開發、轉化和推廣應用。該縣加強與北京中關村、北京農業大學、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涉農科研機構和知名院校合作聯姻,推進農業生態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引進、吸收、創新和發展資源節約利用、綠色防控、水污染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循環利用等農業核心技術。
郭崢嶸介紹, “十三五”期間,西充將加快推進以百科、金科、廣綠、茂源為核心的2萬畝高新農業集群示范基地建設,建設科技孵化中心、農產品加快物流中心、管理中心,有機農業園、川北生態農業園、智慧農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屆時,園區總產值可達3億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成果轉化率將達60%。
為保證農產品質量,源頭在生產。西充人嚴格按照操作有規范、過程有記錄、產品有標識、市場有監管、質量可追溯的“四有一可”生產標準,做到種養技術“一本書”、誘殺害蟲“一盞燈”和“一塊板”、生物防治“一袋蟲”、有機栽培“一口池”、生產投入“一本賬”的標準生產模式,積極構建農業的標準體系。西充現代農業公園正加快崛起,為丘區發展提供了一個現代農業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