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航(通用航空)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航空工業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也集中體現了一國的國防實力。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通航的研究、運用和發展,將其作為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滿足經濟社會活動需要的重要抓手和重點選擇。
從發展態勢看,我國通航產業發展趨勢將會呈現市場結構較大變化、政府將出臺各種政策扶持產業發展、軍民融合式發展將成為主流趨勢等特點。從加快我國通航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和措施建議看,主要包括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方式、立足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機制、發揮資本市場的推動作用、建立軍民融合的空管機制、加強國際間合作交流等。
就業帶動作用超過汽車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通用航空相關產業鏈很長,狹義的指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通用航空運輸運營、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及服務等。廣義通用航空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核心產業包括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運營和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及服務三大板塊;關聯產業則包含基礎產業和應用產業,基礎產業為通用航空的上游產業,為通用航空器制造提供資源保障和技術基礎;應用產業是通用航空的下游產業,主要是通用航空作為生產工具或消費物品服務于國民經濟三次產業。
通用航空技術附加值高,是體現一個國家航空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在整個研發生產過程中,通航涉及到基礎制造技術、材料技術、信息處理等多個技術領域,綜合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不僅表明了一國自身的研究制造能力,體現出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而且也可由此反映出一個國家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通用航空業務的巨大消費需求,尤其是公務航空、私人航空、緊急救護、工業航空和農林航空有著極強的增長潛力。根據預測,今后4年通用航空年均增長率在15%以上,到2020年保有量將突破9000架。根據國外經驗,通用航空的投入產出比約為1就業帶動比約為1遠高于汽車等傳統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拉動作用之大可見一斑。
體量、技術較發達國家差距大
我國通航產業規模與通航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法國、德國是全球通航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與之相比,我國通航飛機數量、通航飛行小時數、專業人員數量、通航航空機場數量都遠遠落后。
我國通航主要應用領域是農業作業和工業作業。在其他類應用領域最多的是飛行員培訓與公務飛行,而從國際上看,私人出行是通用航空最主要的應用領域。目前我國通用航空結構不合理,具有潛力的通用航空業態遠沒有得到發展。
按照軍民融合式發展模式,兼顧軍民兩用,圍繞國家和市場急需產品,積極拓展軍民兩個市場,通過政府引導、市場為主、有序發展的方式,立足國防需求和民用市場需求,全面開拓商務、公務等方面的用途,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廣泛應用,實現我國通航產業規模化發展。
我國通航產業整體上實力不強,技術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在國際市場上尚沒有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鑒于航空工業本身就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應積極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