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很多資源型城市面臨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劣、經濟結構失衡、替代產業發展乏力等問題。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在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指數報告發布會上,有專家認為,一些資源型城市走下坡路,不是因為資源枯竭,而是創新不夠。
在包頭市石拐區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內蒙古初賽暨內蒙古第三屆“喜桂圖杯”青年創業大賽復賽期間,石拐區區委書記雪松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石拐區作為全國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近年來在轉型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并且借助在“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的地位,迎來了文化創意和國際合作等轉型發展機遇。
生態發展不是簡單種樹
雪松坦言,2011年石拐區被列為第三批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后,地區經濟社會呈現的主要特點有: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一、二、三產業比例為1:89:10,轉型發展難度大。二是民生改善任務重。石拐區低收入群體多,城鄉低保對象和殘疾人比例高達28%和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3和1/4,地區實際可用財力不足2億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多。三是地質災害多。因長期資源開采,全區地質災害面積達249.1平方公里,毀壞地表植被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全市13個嚴重地質災害點石拐區就有9個。
雪松表示,面對煤炭資源衰竭、傳統產業亟待升級的客觀實際,石拐區緊緊抓住轉型發展這一主線,調整確立了“生態立區、科學發展、創新驅動、富民興區”發展定位、“一軸三核聯動發展、生態隔離科學轉型”發展路徑,開啟了全面轉型新征程。
雪松告訴記者,石拐區委領導班子深思熟慮后決定,以“生態立區”為引領,全面推進地區經濟社會轉型。所謂“生態立區”,不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簡單地種樹,而是把“生態”作為一種產業來打造,把生態理念貫穿于一、二、三產業中,用生態理念來統領全區產業發展。只要我們把這個“大生態”搞好了,我們的經濟自然就會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良性發展,最終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的局面。
據介紹,石拐區2016年計劃投資1.2億元實施林業重點項目和重點區域綠化工程。通過實施重點林業項目建設、區域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力爭“十三五”末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5%,形成以五當召景區生態恢復為核心,推進生態產業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努力打造綠漫青山、特色多元、互為補充的綠色富民經濟帶。
通過“生態立區”,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實現平穩較快發展。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2.61億元,是2010年的1.78倍,年均增長12.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3.66億元,是2010年的1.13倍,年均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71億元,是2010年的1.56倍,年均增長9.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0年的19205元和6625元提高到33199元和12469元,年均增長11.6%和13.5%;實現了“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改造傳統產業為切入點
在雪松看來,作為一個緣煤而興的老工業礦區,石拐區要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就必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
雪松說,石拐區擁有一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89戶入園企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2戶,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為了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2014年園區規劃面積由1.84平方公里增至現在的60.38平方公里;2015年又投入6000多萬元對園區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園區目前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工作:一是圍繞產業鏈條做延伸。園區先后有亞新隆順300萬噸特鋼續建、經緯能化100萬噸煤焦化、北鎂科技30萬噸型煤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企業之間初步形成區域良性互動、主導產業交叉聯動、龍頭企業協作配套的循環產業系統,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不斷提高。
二是圍繞生態環保做循環。按照低碳綠色循環發展的思路,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過去5年,淘汰落后產能6.93萬噸,重點企業累計投入5億元進行了環保節能改造,年減排二氧化硫5200噸。2016年,環保技術改造計劃投資5220萬元,目前完成過半。三是圍繞產業升級搞研發。成立了生態工業研究院、聯眾創業孵化基地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目前,石拐生態工業研究院實驗基地項目基礎設施已開始建設。
雪松表示,未來幾年在石拐工業園區組建混合所有制集團公司,支持硅鐵、特種鋼、金屬鎂等企業改進生產技術和工藝,提升綜合競爭水平,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開工建設采煤沉陷區光伏、光熱等發電項目,推進“微電網”建設,降低園區企業生產成本,破解企業發展瓶頸,全面形成綠色、循環、低碳、環保的發展方式。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加強國際合作
“內蒙古包頭市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以及先天的資源稟賦,而石拐區正處于呼包鄂金三角中心腹地,這就決定了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必須有所作為,為‘一帶一路’的構建添磚加瓦、增光添彩。”雪松表示。
雪松說,“兩年來,石拐區把發展五當召旅游文化產業作為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區轉型的一個重要支點,累計投資17.6億元,舉全區之力通過抓硬件和軟件,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造成包頭市重要的區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打造成自治區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度假、休閑觀光基地。”
同時,石拐區在文化創意類方面的發展使得國際合作近在眼前。2015年5月,石拐區政府與北京電影學院、深圳迪威恒興實業共同簽訂建設包頭國際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
雪松對此表示,北京電影學院將依托地區保存完整的文化遺存優勢及強大的專業師資團隊、科技創新能力,以“一帶一路”國際影視文化創意藝術節為龍頭,建設彰顯絲路國家文化精髓的北影-包頭國際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這是內蒙古地區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先行先試舉措,將有助于融合絲路國家文化產業資源,推動文化交流、合作與共贏,豐富影視文化內涵,全方位、多層次傳播絲路藝術、傳承中華文明,打造祖國北疆靚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