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養是一種國際潮流,在國外被譽為不用人工醫療手段可以進行一定自我康復的“天然醫院”。
據國際醫學界研究,人們通過欣賞森林美景、呼吸森林中的新鮮空氣、開展森林運動、食用森林食品等森林康養活動,對調理身心、改善亞健康狀況、預防和治療慢性病具有顯著作用。
在2016年年底舉行的首屆中國森林康養與醫療旅游論壇上,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說, 森林康養順應了建設“健康中國”新要求,契合了推進綠色發展新趨勢,滿足了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新期待,應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貢獻。
一、森林康養旅游“慢”時尚
康養旅游乃社會發展使然。如果說休閑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 那么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
由此看來, 森林康養對于旅游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 無所謂景區與否;那么旅游就對應著休閑,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游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乃至享受,與休閑比,已經不是生活質量提高問題,而是生命質量提升問題。
康養就是一種以追求身、心健康為目標的養生、養老生活方式。康養產業是指圍繞養生、養老兩個方面而形成的相關產業體系,其主要內容涉及生態、文化、運動、娛樂、旅游、醫療、保健、休閑、食品等產業形態,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各種業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模式。
近兩年,康養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產品,越來越受青睞。
二、一個規模達千億的藍海
然而,包括養生旅游在內的一些細分領域還是一片藍海。據統計,養生旅游占旅游交易總規模的1%左右,2015年中國旅游市場總交易規模為41300億元, 養生旅游的交易規模約為400億元。
現階段,養生旅游市場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發展空間巨大。未來5年,養生旅游的市場規模將呈R速增長態勢,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020年市場規模將在1000億元左右。
當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偷快、長壽”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而單純的養生已難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融合時下發展迅猛的休閑旅游,養生旅游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2億, 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齡人口更傾向于養生旅游。
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游, 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游服務品牌,并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游,養生旅游是醫療旅游的一個細分行業;2015年《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
預測分析稱,從地域角度來看,以珠三角地域養生市場為主,輻射海外華人及亞洲市場; 從年齡角度來看,以中老年人群為主,中年為輔,中老年市場的休閑度假消費數量較大,消費訴求為醫療、延年益壽;從性別角度來看,以女性市場為主,養生保健消費較大,其養生商品的購買力較強;從商務市場看,養生保健消費量大,對養生餐飲消費要求較高,消費者較為注重生態養生場所的檔次規格,消費額較高。
三、大健康產業中最有生命力的延伸產業
從“健康”到“大健康”,其本質就是將“治療”前移到“預防、保健、治未病”,通過保健、康養,消除亞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從對抗疾病的方式轉向呵護健康、預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森林康養產業從屬于大健康產業五大基本產業集群中的“以追求身、心健康的養老、養生調理康復”的康養服務產業。從產業延伸的角度看,康養產業是大健康產業的子產業,森林康養產業是康養產業的子產業,森林康養產業與大健康產業一脈相承。
國外發達國家的康養產業以“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最為普遍,主要是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有機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外國人講度假則是更多的強調外出進行多身心的放松;而中國人講養生,多是從內在修為、食補、修煉等角度出發。養生度假是一種中西合璧的說法,但更能體現現代人的一種需求。
康養產業作為大健康服務業中的新興產業,蘊含拉動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它一頭連接民生福扯,一頭連接經濟社會發展,正在成為我國又一個新興的戰略性支護業。其覆蓋面廣、產業鏈長,能推動健康、養生、養老、醫療、旅游、體育、保險、文化、科技信息、綠色農業等諸多領域產業的有機融合,能對眾多上下游產業發展產生強勁的推動效應,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森林康養”這一涉及生態學、養生學、老年學、經濟學等內容的綜合性產業,必定會逐步發展成為一項朝陽產業。隨著森林康養基地的不斷建設, 森林康養人群數量的快速增加,森林康養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