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區在“十三五”期間,扶貧攻堅任務依然嚴峻,而相比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西部特色小鎮建設也缺乏產業優勢。扶貧+特色小鎮,借助各項政府扶持政策的疊加優勢,中西部“老少邊”等貧困地區特色小鎮或許可以彎道超車,大有可為。
特色小鎮政策
對扶貧多有傾斜
無論是國家發改委、國開行等中央層面對特色小鎮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還是各省市地方特色小鎮政策,均體現出了對有扶貧、脫貧任務地區的關注與政策傾斜。
在國家發改委、國開行日前《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特色?。ǔ牵╂偨ㄔO促進脫貧攻堅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將在貧困地區深入推進特色?。ǔ牵╂偨ㄔO與脫貧攻堅戰略相結合,推動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銜接,促進特色產業發展、農民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與特色小(城)鎮建設相結合,通過特色?。ǔ牵╂偨ㄔO帶動區域性脫貧,實現特色小(城)鎮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雙重目標。
在國家體育總局日前下發的《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同時推動中西部貧困落后地區,增加就業崗位和貧困群眾收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與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脫貧攻堅、稟賦資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形成鮮明特色。
在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等多部委聯合下發的《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中也強調了各地扶貧資金用到刀刃上。在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項目時向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傾斜,形成旅游扶貧開發合力。
通過區域扶貧小鎮的旅游、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再加之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現代旅游元素的植入,當地鄉土文化、民俗等系列節慶活動的挖掘,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閑農莊、森林人家將變成具備休閑農業特色的特色小鎮。
金融、人才培訓上
利好特色小鎮
北京工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陳鋒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東部沿海地區,貴州等中西部少數民族、老區較多的省份,特色小鎮建設尤其面臨著特色產業不足的現狀。而中西部地區特色小鎮的優勢則在于各項扶持政策的疊加效應。
比如,在金融和人才培訓領域,《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也利好扶貧地區特色小鎮的資金和人才問題解決。根據該《方案》,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貧項目不少于1000個,資金不少于3000億元。同時,將設立鄉村旅游扶貧東部、西部培訓基地,組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專家庫”,動員規劃、管理、營銷專業人才到扶貧開發重點縣、易地扶貧搬遷小鎮開展公益指導培訓。
四川省出臺的《2017年四川省紅色旅游“飲水思源”行動方案》中便提出使紅色旅游產業成為促進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發展的特色產業。
該《方案》提出要培育11個紅色旅游特色小鎮:成都安仁古鎮、阿壩紅原邛溪鎮、甘孜瀘定磨西鎮、涼山會理古城、宜賓李莊古鎮、廣元旺蒼紅軍城、達州宣漢清溪鎮、雅安石棉安順場、瀘州古藺太平鎮、綿陽江油青林口古鎮、巴中恩陽古鎮等。
在貴州省的特色小鎮建設中,提出將結合交通樞紐型、旅游景觀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六型”進行建設。
貴州遵義仁懷市茅臺鎮去年入選全國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行列。仁懷市副市長陳晉朝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仁懷赤水河兩岸生態環境保護的加強,水資源和沿線農村環境得到有效治理,赤水河岸邊已經變成旅游景觀公路。仁懷市正在著力打造茅臺鎮、壇廠鎮等國酒文化、鹽運文化、紅色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鎮。
特色小鎮
成扶貧有力抓手
圍繞國家“十三五”扶貧開發目標,結合寧夏扶貧開發重點縣西吉縣脫貧攻堅工作實際,由《中國企業報》集團組織上百家企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結合貧困村自然資源,目前已經在深入開展“百企百村(西吉)互助行動”。2016年11月18日,參與扶貧的各成員單位與西吉縣有關單位,在首屆中國企業扶貧(西吉)峰會上簽署了中國將軍紀念館及長征勝利會師和平玫瑰小鎮建設工程、西吉電商扶貧運營平臺等項目協議。
其中,西吉“長征勝利會師和平玫瑰小鎮建設工程”項目的啟動,將助推將臺堡鎮聚力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小鎮,促進紅色旅游與休閑觀光農業、戶外拓展等項目發展。
瑞寶力源集團董事長劉瑯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通過和平玫瑰小鎮建設,將實現玫瑰種植加工、婚慶文旅創意、后期精油深加工、健康養老等多種業態有機疊加,形成產業鏈多贏聯動。
雖然是國家級貧困縣,黃瓜小鎮、山杏炭畫小鎮、歐李小鎮、契丹風情小鎮等特色小鎮正在河北北部山區的平泉縣建成,這些特色小鎮的特色產業已成為當地精準扶貧的有效載體。其中,通過招商引資,歐李小鎮正在打造的親情式鄉村種植體驗園,已經與北京多名“歐李地主”進行“結親”,此舉將有望實現當地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