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進一步放開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間范圍,“低空開放”則可解釋為:解除部分航空器在某些低空空域活動的封鎖、禁令、限制等,低空空域的使用放開是通用航空發展的基礎。
長期以來,低空空域開放不足是制約我國通航發展的政策痛點,也是目前空域管理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我國從2009年起開始逐步推進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以改進現有空域管理體系,創造利于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生態環境。
2010年《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提出:將用5-10年時間逐步開放4000米以下低空空域,2015年開展低空空域改革,在北京、成都、南京、濟南、蘭州飛行管制區分類劃設低空空域,初步形成全國一體的低空空域運行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
2014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將真高1000米下低空空域進行了劃分,并據此在2014年后半年起進行了部分地區的低空空域管理試點改革。
2016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科學推廣改革試點,擴大低空空域真高至3000米的目標”,極大的加快了低空開發步伐。以我國現行最低安全高度平均為500米計算,真高3000米低空空域相比真高1000米低空空域,其可用飛行層的空間增加約為4倍,并且較高空域開放讓飛機起降時更加靈活。
通用航空迎來爆發期
高附加值是通用航空產業的特點,由于涉及產業鏈龐大,在產業上游的研發、涉及生產環節的投入,會在核心產業的制造、維保和租賃等環節,以及下游應用產業的運營和高端服務等各個領域都產生較高的而附加值。這使得通用航空對于經濟的直接影響和拉動效應極其明顯。
據《2017-2022年中國航空城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了解,美國航空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超過10000億美元,占美國GDP的5.4%,雇傭1110萬人,薪酬總額達到4500億美元;其中,通用航空產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為1093億美元,占美國GDP的0.65%,通過間接或直接方式共計提供110.2萬份工作,薪酬總額691億美元。
從美國的經驗可以看到,相對于航空運輸業,通用航空生產比較分散、規模效益不顯著,合理的通用航空經濟規模約占航空業總體經濟貢獻的10%-15%。2016年我國民航業營業收入6393億元,若達到合理比例,我國通用航空收入約640-960億元,而實際上我國通用航空的收入僅為80億元,占民航業整體收入規模的1.4%左右,與合理規模仍有一個數量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