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所衍生出的智慧園區也備受重視。至今為止,政府推出多項政策來推進智慧園區的發展,鼓勵國內更多傳統產業園區積極的參與到智慧園區的轉型當中。
作為改革開放新元年,很多地區政府都將園區作為頭等大事來沖刺推進。據統計,至少19個省陸續出臺了關于產業園區的利好政策。但是,在環保治理、去杠桿、防范金融風險、中美貿易戰的事件之下,可以明顯感受到行業的寒意,政策趨向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明顯的分化。
產業園區的現狀
“智慧園區”理念剛出現的時候,大多企業是一頭霧水的。大家只能慢慢的摸索和學習,一步一步的制定計劃,小心翼翼的前進。因此很多園區都投入了時間精力金錢,不斷地進行轉型,但沒能獲得實際的收益。
如今,園區逐漸向“營商服務型”智慧園區進發,更加注重園區內的運營服務,為園區帶來真正的收益。 近年來,在傳統的產業園區向智慧園區轉變的道路上,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發展趨勢以及產生的相關問題?
產業園區發展趨勢
隨著產業園區向智慧園區轉型的不斷摸索下,出現了產業園區的五大發展趨勢。產業園區必須基于自身的情況,總結發展趨勢,規劃好未來的方向,才能實現智慧園區的成功轉型。
1、高新技術園區的產業集群化
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本按“單個企業→同類企業集群→產業鏈→產業集群”的集群化路徑發展,未來國內的高新技術園區的優惠政策將逐漸從區域傾斜轉向技術傾斜和產業傾斜。
2、高新技術園區由加工型向研發型轉型
因為高新技術園區的主體為高新技術,今后的發展方向會更加注重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效率。未來的高新技術園區將會是以研發型產業、研發技術、科技服務業為主導的研發型高新技術園區。
3、由引進大型企業向科技型集群轉變
高新產業產業是以高新技術創新為依托,研究和開發高新技術的產品和服務。 它與傳統產業相比收益較高,但所需投入的金額也較高,伴隨的競爭和風險也就越高。因此大型企業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轉變,將研發項目小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更能有效的分散風險,也能一定程度的提高科研進度。
4、單一的土地運營向綜合性建設轉變
隨著經濟全球化、多元化的趨勢不斷發展,產業園區也趨于綜合化而不再單一化。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運營模式除了土地運營之外,還可以通過產業開發與物業結合,全方位的環境建設來進行氛圍培育,來加強園區的文化氛圍。
5、單一產業區向現代化綜合功能區轉型
智慧園區相對于傳統園區來說,具有資源信息化、規模現代化、管理網絡化等特點。功能單一的產業園區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園區還要拓展更多如商業服務、金融投資、運營管理、醫療服務、休息娛樂等功能服務。
從智慧園區發展的概念和意義出發,智慧園區是通過“互聯網+”技術和智慧運維平臺的搭建,融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為園區和入駐企業的產品與服務提供智能展示平臺,實現園區招商的可視化,幫助園區經營方解決招商引資難題,還能幫助企業產品營銷的場景化,提升園區的管理、服務能力,進而創造園區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樣的智慧園區能夠幫助地產、零售等行業和企業管理建立以“人核心數據”為中心的底層感知體系、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數據孤島,從而實現感知融合和不同商業場景中的人機互聯,智慧園區場景包括了于智慧樓宇、智能企業、智能商超、智能生活、智能會議等行業解決方案。
這就是為什么智慧園區作為地產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也從中看到智慧園區發展的思路是多么重要,似乎可以說決定了一個地產的發展“命運”。
萬變不離其宗,縱使智慧園區解決方案能夠給地產行業帶來轉型和升級,但針對園區發展的背后來說,以數據驅動傳統園區轉型成為智慧園區,增加園區招商收益,歸根接地,始終是離不開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這也就是智慧園區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