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鑫報報道(記者 孫雅彬)記者獲悉,省工信委《平涼千億級煤電化冶循環經濟產業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獲省政府同意。我省將以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為目標,以平涼、華亭兩個省級工業園區和涇川、靈臺、崇信三個工業集中區為載體,做大做強煤炭、火電、煤化工、石油化工、高載能等五大優勢產業,促進煤電化冶一體化發展,努力建成以循環經濟為主導,以煤炭—電力—化工為首位產業,以有色金屬冶煉為補充,資源綜合利用和現代物流全覆蓋的平涼千億級煤電化冶循環經濟產業鏈。
據了解,平涼千億級煤電化冶產業鏈一期規劃面積172.08平方公里,其中,平涼工業園區規劃面積96.36平方公里,建設以煤化工、精細化工、環保火力發電、現代高載能產業為主的循環經濟示范區,力爭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華亭工業園區(包括西華電力能源區、安口煤炭及物流配送中心、策底建材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建設以煤電、煤化工、高載能產業為主的循環經濟示范區;涇川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建設以煤化工、石油化工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示范區;崇信工業集中區(包括銅城煤電化循環經濟區、新窯煤炭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建設以煤電、煤化工產業為主的循環經濟示范區。靈臺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8.72平方公里,建設煤電產業及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示范區。
《方案》明確,到2015年,完成煤電化冶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投資1500億元,完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億元;到2020年,完成煤電化冶循環經濟產業鏈項目投資2248億元,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0億元;平涼市煤炭產能達到1億噸,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以上,煤化工產能達到1100萬噸,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80%以上,原油產能達到300萬噸,原油加工量達到800萬噸,有色金屬產能達到450萬噸,煤矸石和煤灰渣綜合利用率達到100%,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達到90%;煤電化冶產業鏈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力爭達到2400億元;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力爭達到1200億元,占平涼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以上。
《方案》顯示:平涼千億級煤電化冶產業鏈及配套項目92項,總投資3566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3355億元,新增利潤678億元,新增稅金359億元,新增就業25萬人以上。其中包括酒鋼集團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即依托酒鋼集團平涼天元煤電化公司,以配置的19.46億噸煤炭資源為保障,加快發展原煤開采—蘭炭—煤化工、精細化工,煤矸石—發電—高載能項目產業鏈;平涼工業園區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依托平涼華泓匯金煤化工公司180萬噸煤制甲醇、70萬噸烯烴項目,加快實施平涼隴能能源化工公司煤轉化循環經濟項目,規劃建設15萬噸二氧化碳基可降解聚丙烯、60萬噸甲醛、1萬噸甲基叔丁醚、500萬噸順酐催化劑、20萬噸新型聚酯多元醇樹脂、15萬噸高分子合成樹脂、40萬噸煤制乙二醇、5萬噸工業順丁烯二酸酐、100萬噸二甲醚、1萬噸高清潔醇基助燃油增標劑、50萬噸醋酸化工等精細煤化工項目,概算總投資350.75億元。
相關發展重點
——煤炭產業。構建“原煤—洗選—廢水循環—型煤及潔凈煤”產業鏈條,重點實施崆峒礦區、涇川北塬、涇川南塬、靈臺北部煤炭資源普查詳查。培育形成原煤—精煤—水煤漿—
型煤產業鏈,新增型煤、潔凈煤產能1130萬噸,平涼市潔凈煤產能達到2000萬噸以上。
——煤電聯營。建設重大發電項目和電網項目,建成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火電基地。優化電源點建設布局,研究論證并推行熱電聯產、冷熱電聯供、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等先進發電模式,重點建設60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超臨界火電機組,鼓勵建設以中煤、煤矸石、煤泥、煤層氣、煤氣等為燃料的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支持利用工業余熱發電。
——煤化工產業。引進戰略投資和先進實用技術,以甲醇、二甲醚、醋酸、醋酐、甲醛、烯烴、合成氨等煤化工產品為主導,鼓勵發展煤基多聯產,加快實施甲醇—烯烴系列產品鏈、甲醇—碳一化工產品鏈、煤制合成氨—精細化工產品鏈、原煤—天然氣化工產品鏈、煤焦化—焦炭/焦油—副產品加工產品鏈。
——石油勘探開發。加快紅河油田百萬噸石油產能項目和崆峒區石油勘探開發項目實施進度,規劃論證石油煉化項目的可行性,延伸石油化工產業鏈。
——有色金屬等高載能產業。按照煤—電—冶一體化發展思路,加快華能甘肅公司電解鋁項目實施進度,盡快形成煤—電—冶產業鏈。實施酒鋼集團低鎳生鐵、電石、PVC等產業鏈項目;加快莊浪縣、靜寧縣鉛、鋅、銅、釩、鈦、鐵等礦產資源地質勘查,按照探、采、選、冶一體化發展模式,引進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實施有色金屬探、采、選、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