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把特色農業園區建設成為城口縣山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巴山鄉村旅游目的地、山區統籌城鄉建設示范區。近日,城口縣相關科技部門根據大巴山(重慶城口)特色農業綜合示范園區總體規劃中目標定位,園區總體布局采用“1+24”的模式,深入各鄉鎮(街道)對在建和擬建農業園區進行實地查看和規劃。全面啟動全縣24個鄉鎮規模不少于1000畝以上的24個農業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一、確定目標,推動園區建設
啟動24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工作,城口將致力于一年打基礎,兩年初見成效,三年基本完成。通過1—2年的建設,把園區建設成為各鄉鎮(街道)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銷售、培訓、示范、觀光等于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現代化基地,最終把園區建設成為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民生活方式轉變、農業科技示范應用的示范區和重要載體。
二、高標準規劃,高起點發展
24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是在以大巴山(重慶城口)特色農業綜合示范園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其它24個鄉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園區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在申報過程中每個鄉鎮都要針對自己的主打產業,上報科學合理的規劃,通過權威評審后才能確定,選擇條件適合的鄉鎮建立園 區,形成互相競爭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將以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和區位優勢為依托,按照“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進行規劃。在基礎設施方面,將按照各個園區不同的規劃和特色,引導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高標準的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將一改過去農業生產基礎落后的現狀。
三、引進業主,提升科技含量
在特色農業園區建設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引進業主是關鍵。雙河鄉,引進重慶園林綠化科研所打造中國(重慶城口)北溫帶苗木繁育基地,該基地建成后將是容花卉苗木繁育、科研、旅游、療養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坪壩鎮光明村,引入重慶凱林公司和發展專業合作社,帶動全鎮農戶發展獼猴桃規范化種植,建設以獼猴桃為主的生態特色農業產業園……,更新種植、生產經營模式,改變傳統農業生產工藝落后的狀況,用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