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當房地產商集中轉向園區市場以來,與園區市場同時得到大力發展的是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最初來源于國外,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在經過工業化和城鎮化之后,基于城市、產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需求,歐美發達國家逐漸形成了主題鮮明的各種特色小鎮。
而在國內,特色小鎮作為因2014年杭州的云棲小鎮被首次提及而興起的概念,在2016年得到了住建部等三部委的力推。緊接著,2017年1月,浙江省政府又印發《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做進一步的助推,迄今為止,全國已經有兩批特色小鎮試點400+,以及地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2000多個。
從發展蛇口工業園到如今,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這條路似乎剛剛走向了如火如荼的發展路線,有著眼全局的轉型,有趨之若鶩的資金,有理性或者非理性的產業地產,有一戰成名的經典園區,也有成功的黑馬。如今,特色小鎮正在全國迅速發酵,產業園區該何去何從?
特色小鎮產業是核心,發展潛力應該是對產業和企業的分析,特色小鎮的建設應該從產業入手,而不是擴大基建。特色小鎮的產業規劃應該讓市場方有機會參與進來,前期的策劃、規劃階段,應該設置通道讓相關產業投資人、運營方參與研究。需要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比如烏鎮,就是依托旅游資源發展而來。一個小鎮,要打造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標志,而產業的規劃、建設、傳播都是一個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如何富有戰略性的建設小鎮的特色是一 項繁重工作,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本質上講是推動產業發展,形成特色經濟,所以從大局目標來講,特色小鎮和工業園區屬殊途同歸。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 享發展理念,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特色小鎮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鎮,也與各類產業園區有明顯區別,是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和服務鏈于一體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綠色化融 合發展的新形式,顯現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獨特魅力。
特色小鎮可以基于原有的小鎮行政區范圍而建,也可以在城鄉的特定區域規劃建立。但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建設,特色小鎮的發展勢必需要依賴于某類產業。所以,未來,特色小鎮對于產業園整體發展而言也會是一個重要的補充類型。
全面來看,特色小鎮的發展所涉及的角度更多一些,其在關注民生的基礎上,對產業園進行升級。據筆者近期所參與的活動來看,有不少園區方都從“創新小鎮”、“企業小鎮”等主題出發,對園區進行定位,以向特色產業靠近。尤其當下,國內有不少的園區開發商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開發了不少的科技型小鎮。至于效果如何,目前還在探索中。
總而言之,特色小鎮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惠及民生的創新探索。園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和載體,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最后,來談談如何去構建或發展一個很有特點的特色小鎮呢?
毋庸置疑,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很多的小鎮開發商。其看起來十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十分艱難。單就“特色”二字來看,就需要做一番慎重的選擇,比如說,當地發展哪種類型的產業較好,是文化、旅游,還是創新科技方面,是農業、商業、還是工業等,都需要去做前期的調研。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里能有一個轉型的契機,比如說,以“三舊改造”為例,可抓住其中的舊城鎮改造為主,并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進行轉型升級。
其次,構建特色小鎮一定需要有一個戰略高度,有一個主題。就像產業園一樣,一定要有一個核心的發展方向。這樣才能長期發展下去,否則最后就會淪為商品住宅區了,并不利于小鎮的長遠發展。
再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向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融入更多的扶持政策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