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大力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的區域發展戰略,不少產業新城運營商緊跟國家步伐,為了享受城市群和城市群中心城市發展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利好因素。
另外,產業新城的開發建設牽涉到多個層面,而不同運營商所擅長的領域也有所不同,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運營商之間各取所長,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共同推動產業新城的發展升級。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園區和產業新城發展迅速,據統計,截止2017年7月,國務院共批準設立各類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旅游度假區等五百多個,其中包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56個,國家級保稅區12個;此外,各類省級產業園區約1600個,較大規模的市產業園1000個,縣以下的各類產業園上萬計。
產業新城
得益于中國經濟的迭代作用,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園區逐步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園區形態也不斷演進以適應當時的經濟發展環境。分階段來看,從最初傳統的產業園區發展到目前的產業新城,共經歷了四段發展歷程。
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步伐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優秀運營商緊隨國家戰略發展機遇。產業新城項目的區域布局越發明晰,其紛紛將目光鎖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兩大區域,實力雄厚的企業開始謀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啟國際化戰略布局。
產業新城承擔著區域經濟轉型重任,以及有效提升所在區域實現綜合實力水平。未來,受益于城市群協同發展、城市群中心城市帶動及外溢輻射,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發展利好,城市群重點城市及大城市周邊縣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區域將擁有產業新城發展的巨大機遇。
另外,十九大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持續深入,未來將會有更多產業政策傾向,加快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共同提升產業新城的發展價值
產業新城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和人民安居樂業的依托,正積極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以及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而產業新城運營商作為產業新城建設運營的中堅力量,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搭建高效平臺,共同推進新城內產業、經濟發展及區域價值的快速提升。
未來,產業新城的發展,除了具有不同優勢的產業新城運營商之間相互合作互補外,還可通過與其他專業領域的領頭企業強強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推進產業新城的發展升級。目前,已有部分產業新城運營商開始著手與其他領域的品牌企業合作,共同提升產業新城的發展價值。
進一步深化產業新城的發展
隨著產業新城發展的進一步深化,企業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產業新城運營商之間可以依靠各自不同的優勢進行合作,通過借助自身優勢,強強合作,各取所長、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實現優勢互補。同時,要加強與相關領域的領頭企業進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促進產業新城的轉型發展升級。
目前,就中國市場化運作的特色園區來說,由于各地產業發展和城鎮化水平存在差異性,各產業園區也處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中。產業新城則是產業園區的高級形態,更注重產業與城市的并行發展,以實現產城融合的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