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江蘇與世界國際討論會在南京舉行。50多名在寧參加漢語培訓班的聯合國官員和我省知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江蘇的愿景和舉措、文化、藝術、教育等相關領域走出中國的協調與對接等相關議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交流。
位于萬象的老撾蘇州大學,開創了我國在境外辦高校的先河。2012年首屆全日制本科生入學以來,該校不僅在人才培養、公共外交、智庫服務等領域卓有建樹,更積極服務沿線國家間的經貿往來和教育科技合作,幫助各國在互聯互通、產業合作進程中分享中國經驗,積極推動共建共享的多贏概念。蘇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卓君在和記者交流時就說,“文化的互通交流是民心相通最重要的橋梁。蘇州大學在老撾辦學的實踐表明,推進文化交流與認同是‘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與經貿合作同等重要的核心要素。”
對此,曾在非洲工作多年,目前擔任比利時駐聯合國大使團官員的Samantha女士很是認同。她在和現場嘉賓分享“當代藝術如何扮演中國和肯尼亞之間的橋梁”這一話題時就說,“在肯尼亞有不少中國移民,帶去了許多商業貿易,但說到創新與投資,當地人似乎仍傾向于西方。消除這些誤解,文化力量不可缺位。對中國來說,不妨借助文化軟實力的魅力,借助語言、藝術和教育等手段,聯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從文化傳播入手,為當地提供專業支持,更加貼近非洲民眾,在非洲大陸樹立起良好形象。”
不少與會專家也提出了“文化融入”的觀點。在他們看來,文化交流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帶一路”戰略的成效大小,將直接取決于各國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欣賞。推進文化交流,將讓中國更好地擁抱世界,融入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