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產業園區逐漸被各級政府所重視,產業園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重要助推器。產業園區建設的同時為科技創新型、經營創業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詢服務型等企業構建了一個適合企業發展的經營平臺。目前園區經濟的發展日趨完善、日漸成熟,現已形成了產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的特有運營模式,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今后的經濟建設中將進一步發揮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的巨大作用。
產業園區規劃的定義
產業園區規劃是比較全面的產業園區長遠發展計劃,是對園區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開發、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全局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研究分析,是未來一個時期指導產業園區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產業園區規劃是園區建設的龍頭,規劃決定園區建設規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園區在基礎建設過程中也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的指導原則。
規劃是園區發展的藍圖,決定園區未來的發展方向,要經得起檢驗。因此,我們要堅持政府主導、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要求,超前做好規劃工作。園區規劃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調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發效應更長、發展空間更大,形成一批特色園區、精品園區,努力提升園區的品位。
產業園區規劃的分類
整體來說,產業園區的規劃主要從內容上和形式上兩方面來劃分:
第一,從內容上劃分,產業園區規劃主要可分為產業規劃和空間規劃兩部分。產業規劃是靈魂,空間規劃是軀體,所以園區規劃應該堅持產業規劃先行的理念。
第二,從形式上來看,產業園區規劃可以依次分為發展戰略、發展定位、產業定位、產業布局、產業升級、經營管理等六個模塊,它們之間環環相扣,具有較強的內在邏輯關系。
產業園區規劃三大準則
1、規劃先行
產業園區規劃是園區建設的龍頭,規劃決定園區建設規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園區在基礎建設過程中也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的指導原則。
產業園規劃是產業園全面、系統、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園區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土地開發、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全局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研究分析,是未來一個時期指導產業園健康發展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產業園區規劃是園區發展的藍圖,其決定產業園建設規模、發展方向和檔次。產業園發展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的基本理念。
2、產業跟進
所謂產業規劃,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征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
對產業規劃的一般要求包括,一是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等相適應。二是規劃內容要立足行業和區域,體現創新、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等理念。三是跳出行業和區域自身的限制,從長遠來設計和確立產業發展路線圖,構建創新型的產業體系。四是提高園區資源尤其是稀缺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園區產業結構的有序升級。
因此,產業規劃是指產業園規劃者從當地實際狀況出發,充分考慮國際國內及區域經濟發展態勢,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定位、產業體系、產業結構、產業鏈、經濟社會環境影響、實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學計劃。是園區規劃者對于園區產業發展的導向性計劃,解決關于園區產業"發展什么、怎么發展、在哪發展"等重要問題。
3、鏈式發展
產業園規劃原則應圍繞關聯、成鏈、集聚、節約四個方面展開。
關聯發展是指,園區規劃應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展開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規劃布局,發揮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推進龍頭企業加強標準化建設和實施產品、技術擴散,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推動產業、企業形成配套發展、錯位發展、互補發展的良性格局。
成鏈發展,園區規劃應堅持把培育完善優勢產業鏈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構建深化產業鏈整合發展的機制,推進企業、項目之間在產業鏈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協作關系,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產業園區規劃的戰略意義
規劃可謂是實際行動的指導,合理有效的規劃是保障后續園區建設成功的前提,因此園區規劃對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而言,產業園區規劃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
第一,產業園區規劃有利于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是產業園區建設的理論基礎。通過合理規劃產業園區的產業功能區塊,可以實現產業集聚和產業鏈的合理延續,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產業園區建設,促進企業的技術研究、設備更新和產品開發,為產業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基礎;
第二,制定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是落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做好規劃研究工作對于充分發揮園區比較優勢、科學開展招商引資、切實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制定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是產業配套招商的基礎。只有根據完善而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招商部門才能把有限的資源用在重點招商產業上,同時政府可在相關政策上對重點產業予以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