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那么很多資源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逐漸在烏海顯現出來——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結構失衡、替代產業發展乏力……如何破除“資源魔咒”,擺脫發展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濟進入新常態,轉型發展勢在必行。站在歷史的新起點,2018年,烏海市縱觀大勢,著眼全局,科學頂層設計,提出了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的明晰發展方向,一張新時代經濟發展藍圖徐徐展開,烏海正以昂揚的姿態闊步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重塑三次產業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過去五年,全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由0.9:68.2:30.9調整為1:60:39”,今年的烏海市政府工作報告用這樣一組數據對比,充分反映了近年來該市在產業轉型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現代產業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動力,如期全面完成轉型發展任務的根本支撐。對于謀求壯年轉型的烏海而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意味著要“重塑”三次產業。
一產方面,烏海市通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起以葡萄和葡萄酒產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同時,烏海還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依托蒙根花光伏農業園、綠色生態產業園等農業綜合體,積極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大力培育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不僅保障了市民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農區居民的錢袋子。
二產方面,烏海市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接續替代產業,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化、高端化發展態勢,一個多點支撐、多輪驅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烏海不僅成為了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在中央媒體測評中,烏海市經濟轉型能力更是位居全區首位。
三產方面,烏海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重點圍繞旅游、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統籌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引導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區域輻射帶動力顯著提升,現代服務業逐漸成為烏海助推產業轉型與城市升級的新引擎。
新舊動能轉換 助推高質量發展
2018年5月中旬,烏海市緊鑼密鼓地連續舉行了三場新舊動能轉換暨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現場會,計劃總投資約70億元的多個高新技術項目紛紛破土動工,為該市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增添了新的動力。
其實,早在2011年,烏海就已被列入到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中,轉型成了這座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詞。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烏海既要爬坡過坎,又要負重快跑,城市轉型的任務繁重艱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對烏海來說不僅僅是眼前之要,更是長遠之計。
為此,烏海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抓住產業轉型升級這條主線,把工業經濟作為轉型的主戰場,把新興產業作為轉型的突破口,把科技創新作為轉型的核心支撐,走出了一條“依靠資源起步,憑借轉型跨越”的新路。
傳統產業向清潔化延伸。如何使傳統產業煥發出新活力?促進傳統產業延鏈補鏈、改造升級、結構優化,烏海市對傳統產業現代化轉型發展進行了探索。為破除資源依賴,烏海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促使煤焦產業向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等清潔燃料領域轉型發展,新建項目幾乎都在“吃干榨盡”原來傳統產業的廢料,實現了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目前,全市原煤就地轉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烏海也正朝著成為高端煤焦化工和氯堿化工的集聚地穩步邁進。
新興產業向規?;l展。培育新動能,關鍵是發展新興產業。近年來,烏海市以陜汽為龍頭,積極打造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通過產業鏈招商,先后引進20多家裝備制造業企業,該市的現代裝備制造業開始形成集群化、規?;l展趨勢。此外,烏海還著力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云計算、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國寶武集團炭材料、泰和玻璃纖維京運通硅材料等高新技術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合作,運用先進的軍工技術創新路徑建設的氫等離子體煤制乙炔項目,成為自治區軍民融合重點項目。據統計,烏海擁有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20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3.4%,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3%,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憑借烏海湖及周邊大河、大漠等自然及人文要素聚集優勢,烏海市還深入實施“旅游+”戰略,積極培育發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旅游業收入年均增長25.8%,旅游業已經成為推動該市城市轉型發展的強力引擎。曾經的“煤城”正華麗轉身,“大漠湖城”成為烏海亮麗的新名片。
開放發展理念 引領轉型發展
烏海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與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互為毗鄰地區,區域內地緣相近、人文相連,經濟和社會發展既有共性又有互補性,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條件,構建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之路是時代之需、民心所向。
烏海市立足于打造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在促進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上,始終扮演先行先導的角色。烏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前往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對接區域協作發展事宜,全面加強與周邊地區在工業、社會事業、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在5個領域、24個項目上取得成果并建立長效機制,培育形成自治區西部新的經濟增長極。
烏海海關通關,國際陸港、唐山港·烏海內陸港運營,烏蒙歐國際班列通車,烏海及周邊地區貨物通關實現“一站式”服務,全市外向型備案企業累計達202家,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翻三番……烏海,雖不靠“邊”臨“海”,但依托區位優勢,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大力發展跨境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外向型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
截至目前,烏海市與2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建立貿易往來,實現雙邊貿易總額達2290萬美元,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寬領域、多類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發展格局,為經濟轉型、城市轉型中的烏海開辟了新路徑。
今年,烏海市還要設立口岸保稅倉,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力爭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0%。同時拓展國際城市“朋友圈”,在文化旅游、醫療衛生等領域打造更多合作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