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14日表示,中國的健康產業已經起步,發展勢態良好,已向22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醫學裝備,覆蓋面逐年擴大。同時創新藥物品種研發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此外,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民營醫院已經達到1.7萬家,占醫院總數的比重上升到五成以上。
發展健康產業既是滿足民眾多元化、多層次健康需求的保障,也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截止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27個省(市、區)出臺健康產業、健康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或者專項規劃。國家衛計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表示:“總體看,我國的健康產業已經起步,而且發展勢態非常良好,發展快速有序。2017年上半年,全社會衛生固定資產投資是2209.35億,同比增長13.50%。衛生和社會工作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280.14億,同比增長29.40%,遠高于同期第三產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是同期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增速的4倍多。”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衛計委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社會辦醫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民營醫院已經達到1.7萬家,同比增加1814家,占醫院總數的比重上升到57.5%。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健康產業供給質量不斷提高,一些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也不斷增強。衛計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說:“在影像領域,我國企業已經基本具備全系列產品線研發能力,像CT機、核磁共振、彩超等部分高端產品國產器械已經占有比較大的份額。2016年,我國共向22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醫學裝備,覆蓋面逐年擴大,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64%。同時創新藥物品種研發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我們有企業研制的國產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靶向藥物吉非替尼正式上市,在一致性評價方面與原研藥具有等效性。”
據介紹,國家衛計委將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有利于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政策環境,同時,還將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國家衛計委法制司副巡視員龔向光此前曾表示:“為增強主動作為,近期衛計委出臺《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推出了衛生計生領域十項重點改革舉措,這些措施包括: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做好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督導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醫療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外國醫療機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以合資或者合作形式設立的診所,放寬外方投資股權比例不超過70%的限制。”
據了解,國家衛計委將不斷拓展社會投資領域,促進各種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確定90個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大力推進醫養結合。此外,還將推進互聯網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