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了《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全省大力實施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工程,重點開發與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相關的環保技術,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節能環保服務業。
《規劃》明確,到2020年,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要實現“兩個翻番”。其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增長率不低于20%;形成10個年產值20億元以上、分片集中、輻射區域、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的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基本實現節能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市場化;加快綜合服務、咨詢評估、金融創新、環境交易等相關配套服務業發展等。
《規劃》有哪些布局?
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重點地區和專業園區集中,促進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
四川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表示,“十一五”以來,四川省的節能環保產業有了較快發展,已初步完成了節能環保產業布局,聚集了一批先進企業,形成了一批的先進產品,逐步形成了與產業發展需求基本適應的特色優勢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經測算,2010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約500億元,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全省有兩個園區、6家企業成為全國的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共有40項環保技術及環保設備獲得環境保護部的相關認定。
據四川省環保廳科技標準與產業發展處副處長陳權介紹,“十一五”期間,省內環保產業雖有較好的發展,但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規模小,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小;產業發展層次較低,缺乏競爭力;結構不夠合理,環境服務業較為滯后;環保產業市場缺乏規范引導等。他表示,從地方政府層面出臺產業規劃,將對今后的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導和引領作用,促使環保產業規模快速發展、產業集群逐步顯現、環境服務業快速發展,并培育出一批有國內競爭力和知名度的大型環保企業或集團,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據了解,此次《規劃》的亮點是科學確定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實行分類指導、重點推進,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重點地區和專業園區集中,促進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專業化發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專業化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相對集中布局的產業基地,推動上下游資源整合配套和產業集聚發展。
其中,《規劃》重點對節能產業的3個重點領域進行了明確,主要涉及節能產業重點領域的技術和裝備、節能產品、節能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領域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垃圾及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環保產業重點領域的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環保材料等。
此外,為推進《規劃》的實施,省政府要求省發改委和省環保廳制定《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及時開展后評估,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
產業如何顯著提升質與量?
實施十大工程,攻克一批環保關鍵技術并實現轉化應用,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服務
記者了解到,為了有效實現節能環保產業“兩個翻番”的目標,省政府確定了十大重點工程。其中包括: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及應用工程,“城市礦產”示范工程,再制造產業化示范工程,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等。
四川省將通過實施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化工渣、工業副產石膏、尾礦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通過重點實施秸稈發電和畜禽糞便生產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到2015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鼓勵在百萬人口左右的城市建設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力爭到2015年,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
在重大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范工程方面,四川將重點培育10個省級以上環保產業技術中心,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并實現轉化應用,在煙氣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汽車尾氣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裝備和產品。同時通過節能環保服務業培育工程,到2015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突破30億元,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節能服務公司5家以上,環境服務業產值超過50億元,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超過5家。
如何避免定位趨同、同質競爭?
劃分五大區域形成特色產業體系
四川省依據區域之間環保產業的不同點和共同點,將全省分為五大區域,每個區域又依據城市之間不同的發展特點又形成了多個不同的產業體系。
成都平原地區將依托成都、德陽、綿陽等市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重大節能環保技術及高端裝備產業、節能環保服務業。成都市圍繞天府新區引導高端節能環保產業集聚發展,將其打造成為全省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和綜合配套服務核心區;雅安市以建設國家生態示范市為契機,構建以低碳工業、生態旅游、循環農業為特征的低碳產業體系,推進石材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大力發展水電等清潔能源。
圍繞川南城市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挖掘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及資源循環利用潛力,打造接續產業。其中,自貢市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依托,大力發展大型循環流化床(CFB)鍋爐、民用餐飲油氣分離和油煙凈化小型設備等;內江市以西南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為依托,重點推進“城市礦產”示范工程;瀘州市、宜賓市積極推進酒糟、廢水、煤矸石、粉煤灰等循環利用。
攀西地區以攀枝花、西昌釩鈦產業釩鈦產業園區等為依托,以鎳鐵產業化項目、尾礦提取鈦精礦等為載體,支持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不斷提高釩鈦綜合利用水平,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和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
川東北地區具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和農林資源,這里將重點實施循環化改造,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其中,達州、廣安、南充等市以化工園區為重點,完善天然氣化工產業鏈;推進秸稈、林木“三剩物”、次小薪材及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遂寧市以光電產業園為依托,建設高效照明產業集聚區。
甘孜州、阿壩州等川西北地區則以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為主攻方向,發展以高原農牧業為特色的循環型農牧業,發展光熱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建設特色鮮明、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
有哪些配套激勵政策?
營造發展環境,催生市場需求,強化科技支撐
為了確保節能環保產業的良好發展,《規劃》還明確,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制度、培育規范市場、嚴格執法檢查、加大財政支持等多方面入手,加快對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推進,營造有利發展環境。
四川省將研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評估制度、重點企業監管制度及社會監管機制。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節能環保產業,保障企業的競爭主體地位,引導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對重點企業能耗和重點污染源的監督檢查,對重點用能單位和重點污染治理設施實行在線自動監控;整頓和規范節能環保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打擊低價競爭、惡性競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完善促進政策。對節能環保產業化項目、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節能環保服務等依法給予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優惠。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擔保方式,做好相應的投資咨詢、資金清算、現金管理等金融服務。合理調整污水和垃圾處理費、排污費等收費標準;完善峰谷電價政策,對城鎮垃圾污水處理、危險廢物處理等公共環境基礎設施營運實施鼓勵政策。
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科技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開發節能環保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提升節能環保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面向企業的節能環保公共檢測、節能環保評價、技術研發、知識產權信息應用轉化等平臺,建立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化科技創新示范園區。對已經完成工業化試驗、市場前景廣闊的技術和產品,加強市場推廣力度,盡快形成生產能力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