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奧會的臨近,張家口正愈發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這座塞上名城、京西北的門戶,在未來究竟應該走怎樣的產業發展路徑?如何把握歷史發展機遇?在12月9日于張家口舉辦的“綠色崛起,矚目未來”2017年中國張家口城市發展峰會上,針對這些人們所關心的問題,來自政府、企業和學界的多名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討論。
張家口應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極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張家口距離北京不足200公里,地處首都經濟圈輻射范圍之內,在完善的交通配套支持之下,能夠便利地承接北京外溢資源。與此同時,與北京攜手舉辦冬奧會這一契機又帶來了冰雪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企業前來投資。張家口轉身成為“國際張”已經成為大趨勢,其在整個京津冀區域的戰略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月23日,總書記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把張家口地區的建設定位成河北未來發展兩翼中的一翼。未來,隨著京張高鐵的貫通,張家口要跟進一步借助北京資源,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張家口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宣傳部長張春生在會上表示,張家口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獨特的優勢,是北京的生態涵養區,也正在努力提升城市發展水平,籌備冬奧會。
而從整個環京區域的城市特點來看,以北京為圓點,一小時交通圈之內,與北京差異最大的環京地區就是張家口。因此,眾多與會嘉賓都認為,張家口未來發展的關鍵點主要在于做出自身特色。
比如,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就指出,張家口并不應該僅作為服務北京的一個功能性城市存在,他表示:“從發展的方式上,張家口只有先成為京津冀發展的一極,才有資格擔當河北發展的兩翼。毫無疑問,以體育冰雪旅游為代表的旅游產業,是這座城市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領域。在這一特色的支撐下,未來張家口的旅游發展,要立足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去定位,要更多地同民生、同社會資源的利用結合起來。”
冰雪產業成為張家口發展的引擎
事實上,依托自身的冰雪資源稟賦以及北部門戶優勢,冰雪產業在張家口經濟發展中可以說率先突圍 。萬達體育中國公司副總經理劉春認為奧運會為張家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未來十年,將是張家口關鍵的黃金戰略發展期。”
但是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并把握歷史機遇,是真正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劉建興指出,張家口發展旅游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季節性優勢。北方的旅游業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冬季旅游業蕭條。而張家口發展的是冰雪行業在這方面有著獨到優勢。
所以,張家口做冰雪旅游、體育旅游,現在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旅游不能游離于經濟社會發展之外,一定要更深和民生結合起來,和社會資源再利用結合起來,和張家口的水源涵養區歷史使命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助力張家口經濟社會的發展。”
劉春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認為,張家口冰雪旅游等產業發展不能再一味地追求GDP的發展,這樣就失去了自身的先機和優勢,一定要關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在歷史機遇中實現彎道超車。
同時與會專家還特別指出張家口未來的發展,還要重視冬奧風口過后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歷史經驗來看,不少舉辦過奧運的國家或城市在奧運會后出現了經濟衰退的現象,如日本長野,在舉辦過第18屆冬季奧運會后,制造業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業破產。因此,如何將奧運機遇轉化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就成為了關鍵。
“張家口的未來發展,一定要做好前期規劃和預設,在旅游產業的基礎上,進行產業業態多元化發展。”劉建興向記者表示。而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常務副秘書長李泓認為,張家口應該打造自身的IP消費群體,在自身資源稟賦的基礎上,發展綠色電力、綠色運動以及以長城文化為基礎的文化帶打造等等。
民生是實現城市跨越式發展的支撐點
而除了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之外,與會者提出張家口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民生。實際上,這不僅是張家口所需要面臨的問題。在整個環京城市圈中,公共服務的不平衡也在成為這些城市發展的瓶頸。
首都經貿大學副校長、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楊開忠就在會上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定要以提升地方品質為中心,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和一流的美好民生圈。這既是我國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原因,也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需要。
“提升地方品質,需要從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打破地方風格、優化多樣化的優質生活服務空間等方面做起,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度來統籌安排。”楊開忠表示。
而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北京市醫管局黨委書記方來英則進一步例舉了衛生建設方面的案例。“首當其沖我們要為市民提供適宜的醫療服務,縮短首都和周邊地區存在的這種服務水平質量的巨大差距。更多地去考慮衛生的戰略合作、融合。這既能夠提升張家口區域的民生水平,又可以以張家口為節點,輻射周邊區域,解決北部地區諸如內蒙、外蒙草原的醫療衛生問題。”他指出,民生方面的提升一定是多面融合、共同發展的,醫療健康問題是共同推動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的確,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民生建設的腳步也不能放松。當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生建設將成為提升一個城市競爭力的“軟實力”。拿方來英的話說,民生建設雖然不會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目標,但卻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