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發區作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成為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記者近日從省統計局獲悉,陜西省級開發區隊伍迅速壯大達42家,開發區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產業特色日益凸顯。
據悉,陜西省開發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體系,覆蓋了全省11個市區。自2007年陜西省建立開發區統計監測制度以來,一直對以工業園區為主的23家省級以上開發區進行統計監測。隨著近兩年陜西省不斷加大對省級開發區的培育力度,省級開發區隊伍迅速壯大達42家。但因4家省級開發區不具備上報條件,截至目前,納入全省開發區統計監測的省級以上開發區共有38家。其中:國家級高新區7家,國家級經開區5家,省級開發區26家。
據統計,上半年,陜西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986.32億元,同比增長16.7%,比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2.81億元,同比增長13.2%,高于全省5.3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穩步推進。上半年,全省開發區引進內資項目個數1029個,實際到位內資項目資金1826.52億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4個,全部建成投產項目29個,實際到位外資金額27.50億美元,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82.3%。
國家級開發區龍頭作用顯著。上半年,國家級開發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719.55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20.3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實現26.35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項目資金1321.64億元,出口總額實現515.2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309.36億元,分別占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總量的68.2%、69.1%、95.8%、72.4%、99.2%、59.7%。
產業特色日益凸顯。近年來,全省開發區形成了以航空航天、輸變電成套設備和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裝備制造業集群,以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等資源深加工為重點的能源化工產業集群,以電子信息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商用汽車產業集群和新材料產業集群,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上半年,全省開發區10個主要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681.54億元,占全省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5.4%。